酒店的確有明碼標價的必要,但若要解決酒店海鮮價的問題根源,恐怕只對標價方面做出相應的規定與管理只能治標,而非治本。
物價局又要對酒店價格動刀了,不過這次并不是只針對廣交會這一特殊時期。日前,廣東省物價局出臺了《酒店客房明碼標價管理規定》(下稱《規定》),《規定》共13條,適用范圍為本省行政區域內經營酒店客房服務的各類賓館、酒店、飯店、大廈、招待所、培訓中心、會議中心、度假村、療養院等經營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是酒店客房明碼標價的管理機關,將依法對酒店客房經營者執行明碼標價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規定》指出,酒店應當以價目表的方式明碼標價,內容要包括酒店名稱、酒店星級、客房類型、今日房價、計價單位、日期、酒店服務電話、價格舉報電話等,如果價格發生變動,應及時更新標價內容,酒店客房住宿時間的具體結算方法。《規定》將于11月起執行。
酒店海鮮價是否會因此而消失?所謂的酒店價格亂象是否會有所改善?事實也許并未如此簡單。
酒店的價格隨市場需求而變動,這在業界十分普遍,而且無可厚非。以廣州為例,每年兩期廣交會,酒店價格就會有不同幅度的飆升,離會展中心近的價格甚至翻倍。而每年物價局也會在這個特殊時期對酒店價格進行“上限規定”。如今年3月份,廣州市物價局對廣州地區酒店房價實行行業指導價,五星級酒店標準房的標價最高不過2190元/晚,然而事實上靠近會展中心占地理優勢的高星級酒店在廣交會一、二期的標價一般在3000元/晚左右,遠遠高于指導價。
盡管三令五申地“限價”,但酒店價格最終仍然隨市場而動。賣得高,也不乏客源,這樣的情況讓不少酒店面對“限價”,依然趾高氣揚,或是占盡了地理優勢,或是服務質量高人一籌,或是營銷渠道做到了極致。站在酒店的角度而言,根據淡旺季的不同,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來調整價格,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
來源:南方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