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這個池子正在給魚兒吸氧
前日,武漢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空間布局規劃》,明確提出,三環線內不再養魚。那么,面對水資源不足、養魚二次污染這些難題,武漢水產養殖業新的出路在哪?有幸的是,近日,由武漢農業集團投資500萬元建設的“武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通過驗收。這意味著,武漢漁業養殖進入“工廠化”時代,并將掀起新一輪的養魚革命。那么,什么是“循環水養殖”,這種模式下,一條條魚兒是怎樣長大的,口感如何,價格貴不貴呢?為此,記者作了一番實地探訪。
圖為:過濾材料可過濾亞硝酸鹽等有害物
魚兒喝的水 人也可以喝
經過一片波瀾不驚的湖面,記者來到位于黃陂區武湖的循環水養殖場。傳統的淡水養殖,主要依靠大湖和池塘,基本是露天的養殖環境。如今,循環水的工廠化養殖方式,卻將養殖場從露天搬進了廠房。走進廠房內,這里僅有1000多平方米,十來個水泥砌成的養魚池只有兩名工作人員在操作。這些魚池中,養殖著花鰱、鱖魚、胭脂魚等品種。
“循環水系統主要用來養殖鱖魚、胭脂魚,花鰱是養來給鱖魚吃的。”養殖場負責人沈光輝介紹,所謂循環水養殖,簡而言之就是將養魚的水循環利用,從而達到節能的效果。這種養殖方式不具備傳統養殖的流水設施,每個養魚池之間互相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循環水系統,即每個養殖池有輸水管道與位于車間一端的水處理系統相連,可隨時根據需要將池內的水輸送到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再將處理后的水輸回養殖池內。
來源:楚天金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