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亞倫通訊員李文山李書平
土雜肥豬平均價格從8.4元/斤跌至5.6元/斤,優質三元肥豬從9.8元/斤跌至6.9元/斤。
豬價高位跳水。7月底,潛江市畜牧獸醫局調查表明,養豬進入微利時代,或跌破6:1的盈虧平衡點。
養豬業何去何從?記者近日走進這個國家生豬調出大縣,一探究竟。
養豬大戶:養豬像坐過山車
年過半百,本可含飴弄孫,池圣云卻辦起規模化養豬場。
一排排白墻黛瓦的豬舍坐落在潛江市林木良種場高大翠綠的水杉林海中。林陰匝地,花香撲鼻,讓人很難將想象中的骯臟豬場與這優美的景色連在一起。
池圣云16年前從國企下崗,開過干洗店和酒店,2005年生意紅火時急流勇退,開始探索魚豬菜兼營農家樂的經營模式。
養豬辛苦,池圣云卻樂呵呵地說:“我干了7年,感覺養豬像坐過山車,豬價有漲有跌,用不著大驚小怪。”
起初,她靠引進100頭種豬低成本入行。“當時,生豬價格跌得厲害。到了2007年,豬價猛漲,我得了第一桶金,發展到現在的規模。一年虧,一年賺。面對目前行情,不要囤豬惜售。”作為省級養豬規模化示范單位,池圣云的公司前不久代表湖北省“菜籃子”工程接受了農業部檢查。談到目前養豬不賺錢,她顯得波瀾不驚。
她占地140畝的湖北蚌湖生態農業公司,年生豬出欄能力2萬頭以上,但只搞了1.5萬頭的規模,剩下50畝地做生活區,種植5000株廣玉蘭、銀杏、樟樹等,有效解決糞污問題,資源循環利用。
畜牧部門:逢俏不趕,逢滯不丟
豬價“坐過山車”令不少養殖戶困惑。潛江畜牧獸醫局局長陶小華說,從改革開放到2007年,我國生豬生產經歷了6次明顯的價格波動,周期從6年縮短為3年,且價格漲跌幅度都不小。
豬價漲跌周期縮短,暴露了生豬業的諸多軟肋。潛江應對的良方是: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在去年生豬標準化養殖達到67%的基礎上,今年他們將有4個規模養殖場達到省標、5個規模養殖場達到市標,新建“150”標準化豬舍82棟,使標準化養殖水平整體提高5個百分點。
陶小華認為,當規模化養殖占到80%以上,“豬周期”振幅就會趨于平穩。
來源:湖北畜牧獸醫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