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遭遇50多年以來罕見旱災,這一消息最近被普遍關注,由于所導致的直接后果是糧食減產、糧價飆升,其中受影響最大的兩類作物是玉米和大豆。有市民擔心,中國作為世界最大大豆進口國,所面臨的是“蠢蠢欲動”的油脂價格上漲壓力,肉禽蛋等這些以玉米為重要飼料的農產品價格是否會被推高?進而引發cpi拐頭向上?旱災導致美國大豆玉米嚴重減產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今年美國遭遇的旱災,是1956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受旱情影響,美國的糧食儲備急劇下降。目前美國的大豆儲備為1.7億蒲式耳,而過去5年大豆儲備的平均數是2.57億蒲式耳。也就是說,現在美國的大豆儲備下降了近三分之一。玉米是美國最主要的農作物,也是美國最重要的出口農產品之一。據悉,美國農業部在8月10日已將今年的玉米產量預測調低13%至108億蒲式耳(約合2.74億噸),為200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有消息說,產量預測還將在此基礎上再調低15%。市民擔心農產品價格被推高由于美國玉米和大豆等價格與世界市場掛鉤,對諸多國家尤其是糧食進口大國產生重要影響,我國也不例外。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占到全世界出口規模的40%以上。而中國則是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2011年度進口規模為5750萬噸,占到世界全部進口規模的63.8%,其中從美國進口的大豆約占進口總量的45%。顯而易見,干旱對國內大豆價格將產生影響,繼而大豆價格變動將傳導油脂價格。對于玉米價格,在長安區養殖戶郭自孝看來,后期市場飼料價格不會便宜。“飼料中的主要原料就是玉米、小麥,這兩種農作物漲價,豬、雞等養殖成本無疑會增加,豬肉、雞蛋等市場價格自然就水漲船高。”在西高新某合資企業上班的市民張洪波則擔心地說:“盡管7月份cpi回落了,但感覺并不明顯,目前雞蛋每斤已逼近5元,成品油上調后最近又頻傳漲價聲,加之國內十年難遇的蟲災、國外罕見旱災,看來年內農產品價格只會漲不會降,cpi會不會發飆?”
年內食品價格面臨上行壓力據了解,在近期cpi快速回落進程中,油脂價格卻保持穩定甚至上升,7月份國內油脂同比漲幅為5.9%,連續三個月處于6%左右。對期貨市場較為敏感的西安市民黃進發介紹說,美國旱災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目前主要體現在期貨市場,但對現貨市場的影響相對滯后,比如傳導到糧油、飼料、餐飲、食品加工、飲料等相關行業尚需時日。有分析人士認為,盡管目前cpi處于較低水平,但隨著中秋、國慶的臨近,市民對食品需求出現季節性增強,加之災害天氣、輸入型通脹壓力以及豬肉價格可能已逐漸進入企穩回升通道,年內食品項通脹將面臨一定上行壓力,也就是說,不排除未來cpi拐頭向上可能性。(記者張維)
來源:三秦都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