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這個時間,菜場里最常見的蔬菜來自蘭州、山東等地。今年,杭州本地的高山蔬菜開始出現在一些超市和農貿市場中。
今年年初,杭州提出要通過新建葉菜功能區和高山蔬菜基地,使葉菜類主城區自給率達到74%,讓大家今后都能吃到本地菜。“今年山地蔬菜每畝產值預計6000多元,總產值應該可以達到1.8億到1.9億元。”臨安農業合作站王高林副站長說。
山地蔬菜填補了高溫月菜場“秋淡期”
目前,杭州市場見到的臨安高山蔬菜品種已經非常豐富,比如小青椒、刀豆、番茄等。日前,臨安木公山高山蔬菜園區還舉行了山地蔬菜采摘節。
臨安桃花溪高山蔬菜專業合作社鄭瑞云表示,山地蔬菜是利用涼爽氣候條件,春夏延后或秋冬提前種植的蔬菜。受“久晴必旱”影響,臨安山地蔬菜的發展一直受制約。如今,臨安高山蔬菜種植用上了微蓄微灌技術和生物物理防治技術,今年迎來大豐收。
“現在在銷售的山地蔬菜品種大概有20多種,主要銷往批發市場和部分超市。”鄭瑞云說。
“現在比較常見的山地蔬菜有黃瓜、茄子、四季豆等,像批發價黃瓜每公斤在3.1到3.2元,茄子每公斤在3.5到3.6元,四季豆稍微貴一點,每公斤在4元左右。一般的山地蔬菜都是6月中下旬上市的,為了填補7到9月蔬菜市場的"秋淡期"。"秋淡期"就是夏菜罷園,秋菜未播的情況。”臨安農業合作站王高林副站長說。
今年山地蔬菜產值預計可達1.9億元
王高林介紹道:“山地蔬菜的口味好,一是因為水源,澆灌的水是山泉水;二是由于氣候,溫差大,蔬菜營養豐富。此外,與普通蔬菜比,山地蔬菜銷售主要是打市場時間差,在高溫期間銷售。”
“去年山地蔬菜的種植面積是2.3萬畝,今年已經達到2.7萬畝。山地蔬菜今年每畝產值預計6000多元,其實如果沒有受到臺風影響的話,產值應該會更高些。總產值今年應該在1.8億到1.9億元,相信未來規模會越來越大。”王高林說。
來源:每日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