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之西,八桂成林。在廣西八桂大地,甘蔗,白糖,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龐大產業鏈——無一不是廣西人的驕傲。
但在今年,糖價一路走低,步步逼近成本價,預計還將豐收的甘蔗更是令糖價“雪上添霜”。當地的制糖企業已將去年裝進腰包的利潤“吐出”,如今徘徊在虧損邊緣,如履薄冰,叫苦不迭。
此時此刻,借詩人郭小川的作品,恰能應景:“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你為什么這樣香甜,又為什么那樣嚴峻?”
糖企倒“苦水”:利潤同比縮水超八成
今年糖廠日子不好過。現在生產1噸糖只有100-200元的凈利潤,遠遠不能和去年1000元/噸的凈利潤相提并論
在廣西柳州白糖批發市場內,一進門便是一溜長桌,十多個工作人員忙碌著通過電話聯系倉庫和客戶,他們個個面露焦灼之色。電話傾談多是以“黃了”告終,屋外毒辣的日頭,加上似乎無休止的蟬鳴越發增添了空氣中的煩躁氣氛。
“今年糖太難賣了,目前業內基本采取‘先賣后結賬’的方式運作,貿易商基本只賺搬運費,利潤相當低。”一位現貨商擦著腦門的汗水,抱怨道。
當地某糖企負責人喝著降暑的菊花茶,皺起眉頭,半開玩笑地說:“糖放太多了,甜得發苦。”據他透露,該企業今年銷量一直不佳,再這樣下去,虧損是必然的。
萬達期貨南寧營業部副總經理張親雄介紹稱,現在廣西幾乎所有糖廠都處于虧損邊緣,前期可能有盈利,但現在處于“微利”狀況。銷區庫存基本為零庫存,因為在現在這種情況下,不敢存糖。而庫存低,并不意味著消費好轉,由于經濟不景氣,需求萎靡,很多下游中小型消費企業紛紛關閉。不少糖果廠、飲料廠今年減少了近20%-25%的采購量。
此外,受低迷行情的拖累,不少期貨公司在廣西的駐點也倍感壓力,由于客戶“買漲不買跌”的心理,期貨公司的收入也大打折扣。
據當地人士介紹,在廣西,經過行業兼并重組,中小糖企基本“絕跡”,剩下的都是具有一定競爭實力的糖業集團。而目前糖企的結構大致為:國有企業占1/3,私營企業占1/3,外企占1/3,這屬于較為合理的結構。
而這些擁有一定實力的糖企均在今年陷入困境,有的已經面臨虧損,大多數企業則是在“微利”狀態下吃力經營。
來源:上海證券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