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假洋酒在廣東的量有多大,無法作一個具體估量。唯一可以參考的就是今年315期間,廣東省酒類專賣管理局銷毀了貨值高達4256萬的假酒,洋酒和高端白酒是兩大被仿冒的重點對象。南都制圖:劉寅杉
上周軒尼詩起訴廣州多家零售商售假的消息引起業界高度關注。軒尼詩起訴商戶從事酒類批發、零售企業,長期大量銷售侵犯其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權酒類產品,對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這些被控銷售“水貨”的商戶規模可能達到600戶。與一眾洋酒委托國際洋酒協會打假不一樣,此次軒尼詩卻反常地高調與商家對簿公堂。
這是否意味著當前水貨問題已經嚴重到讓品牌商不可容忍?作為中國洋酒銷售重鎮的廣東,這些水貨甚至是假貨在渠道上的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記者試圖通過多個渠道的采訪調查,呈現出洋酒水貨、假貨的流向。
1、明冷:政府嚴打,水貨隱身
軒尼詩的高調打假,讓業界將目光從此前的假酒轉向水貨上來。究竟目前洋酒市場假酒和水貨的量有多大?記者周末接連走訪了廣州東旺批發市場和南泰批發市場兩個大型的食品批發市場。
周末的南泰食品批發市場,人聲鼎沸,三三兩兩的三輪車穿梭于各商鋪之間拉貨。除了糧油、調味品等批發店外,酒類批發店起碼有二三十家。記者以想為公司買一些外文版洋酒招待客人為理由,詢問這些商戶水貨的情況。然而,與一年半前記者在此做洋酒水貨、假貨調查的結果大為不同:以前很多商鋪公開出售水貨、高仿真洋酒,但這次記者發現商鋪對“水貨”、“假貨”的態度變得特別警惕。當記者詢問行貨洋酒的價格時,幾乎每家店鋪都很熱情,但當記者將話題轉入是否有“外文包裝”(洋酒水貨都是貼非中文標簽)的洋酒時,幾乎每家店鋪店主的反應都突然降溫,均一致冷漠地說“沒有”,然后對記者其他提問亦愛理不理。在一家大概20平方米的酒行,當記者詢問完走出10來米開外后,發現店主正站在門口遠遠地盯著記者。
而在號稱廣州最大的批發市場東旺批發市場,記者同樣遭遇到眾多商鋪警惕的“冷眼”,記者走訪七八家酒行,但一聽到記者想買外文版洋酒時,幾乎每家酒行都對水貨閉口不談,而且還反問:“你是哪里的?”
來源:華夏酒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