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開始實施的有機產品認證新規被稱為“世界上最嚴格”的認證規定,對規范市場已經初見成效,但對消費者來說,選購“不使用農藥、化肥、沒有添加劑”的有機蔬菜目前看來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網購和配送成新渠道
去哪兒買有機蔬菜?記者走訪了家樂福、沃爾瑪等大賣場以及bhg、婕妮路、ole等高端超市發現,目前在北京的眾多超市中,一般高端超市都供應有機蔬菜,但品類較少,多是西餐用菜。
事實上,敗走超市的有機蔬菜正在通過網購和家庭配送接近消費者。一些位于北京周邊的有機農場,在用戶下單后,將產品定期定量配送至用戶家里,從菜地直接到餐桌,這樣的模式尤其受到白領一類的歡迎,而農場也免去進駐超市的費用,不經過其他流通環節,直通消費終端。
目前,超市的有機蔬菜,價格一般都在20-25元一斤,其中進店成本就在30%-50%之間;相比之下,通過大型有機公司訂購有機蔬菜,價格一般在15-20元一斤。
看認證不看價格
價格高,是大多數消費者對有機蔬菜的直觀印象,但并非價格高的蔬菜就等同于有機蔬菜。“有機”、“綠色”、“無公害”、“生態”、“精品”,超市里這些價格高于普通蔬菜近10倍的蔬菜各種稱呼滿天飛,在消費者肉眼無法辨別的情況下,有機蔬菜的可信度也大打折扣。
有機蔬菜居高不下的價格來源于其整個生產環節成本的疊加。有業內人士透露,為了取得有機認證,每年在土地培育上的投入就超過20萬元,而之后一個產品的檢測費用就需要4500元,認證整個過程,每個產品需要花費5萬元左右。另外,認證有效期只有一年,每年都需要重新認證。
有機蔬菜通過認證后,認證機構會根據認證的地塊大小和種植蔬菜的種類等,計算出大概的產量,然后配發相應數量的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因此,確定有機蔬菜“身份”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有機認證標志。
根據認證新規的規定,“獲證產品(如為加工產品,有機成分需在95%以上)應在產品的最小包裝上使用有機產品國家標志及其惟一編號(有機碼)、認證機構名稱或者其標識”。除了查看認證標志外,也可以向銷售單位索取認證證書、銷售證等證明材料,查看所購買的有機產品是否在證書列明的認證范圍內。
謹防造概念
來源:北京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