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食品熱的冷思考
編者按:隨著國人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已經成為百姓的新訴求。在這一背景下,有機食品成為百姓餐桌上的新寵。按照相關標準,有機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嚴格禁止使用各種化肥、農藥、激素等,有機食品的產量低、價格高,是個高門檻的消費領域,市場上真正的有機食品也并不多見。不過,近年來假冒有機食品卻屢見不鮮,市場亂象令人眼花繚亂,而普通消費者雖然食品安全意識空前覺醒,但對有機食品的認識總體還較為模糊,對有機生活的追求也多處于盲從狀態。本期專題報道期望能讓讀者更清晰地了解有機食品生產,更理性地看待有機食品消費,同時呼吁農業生產朝著可持續發展方向轉型。
有機產品種植困難,加工規范,一般產量較低。然而,從市場上放眼望去,打著各種純天然、無污染、無添加劑等招牌的“有機食品”不在少數。這些“有機食品”都是真的嗎?本刊記者在多地進行了采訪調研。
市場混亂,真假難辨
在江西省南昌市多家超市內,記者看到標著“有機”字樣和相關標志的大米、蔬菜、水果以及醬油等產品隨處可見。但是仔細辨認,卻發現其中問題不少。
例如,同一品牌5公斤裝的大米,有“某某優質盤錦大米”和“某某優質有機盤錦大米”兩種包裝。前者標價為39.9元,后者價格為47.9元。算下來,普通優質大米的價格為3.99元/斤,而所謂的有機大米價格則為4.79元/斤。該超市的售貨人員坦陳,這并不是真正的有機大米,只是打上了這個標志而已,“真正的有機大米比這個要貴得多”。
在現場購買大米的市民王女士表示:“現在市場上打著‘有機’字樣的產品越來越多,也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一般情況下,帶‘有機’字樣的價格都要高一些。”
江西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認證管理處處長蘭祥光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市場上有機大米的零售價格應該在20元左右一斤,如果與這個價格相差太大,就很可能有問題。
在重慶渝北區的一家大型超市,記者同樣看見各種“有機稻米”“有機蔬菜”陳列在貨架上。細細察看之下,在包裝精美、價格昂貴的萵筍、空心菜等“有機蔬菜”包裝上,只有商品價簽和所謂的認證標志,上面連產地、生產日期等基本信息都是空白。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