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種植保險產品在我省率先試點推出,目前已有7517戶蔬菜種植戶投保,承保蔬菜種植達6.4萬畝,累計理賠240余萬元。但要在更大范圍推廣,需要地方財政承受能力、種植戶保險意識、保險公司賠付能力共同給予支撐。
頻發的自然災害,讓農產品種植業容易遭受難以承受的傷害。中國人保財險四川省分公司在省內率先提供蔬菜保險,為蔬菜種植戶撐起了“保護傘”。該險種自2010年開展試點以來,已經推廣到廣元、綿陽、宜賓、南充等地,為7517戶農戶累計承保蔬菜達6.4萬畝,累計支付賠款達240余萬元。
目前,蔬菜種植保險仍處于試點探索階段,且保險范圍限定于規模化種植蔬菜。保費大致由省市縣財政補貼75%,農戶自己承擔25%。以廣元市為例,大棚蔬菜每年每畝的保費為201.5元,農戶只需承擔50.38元。
這種保險能否在更大范圍、對更多農產品種植推廣?
政府
需拿出多大財力惠農投保?
業內人士坦言,蔬菜種植保險風險高、價值高、成本高,是對地方財政承受能力、種植戶保險意識、保險公司賠付能力的考驗,需要三方協力為之。
保費補貼由省、市、縣三級財政承擔,這意味著蔬菜種植規模越大的地區,政府的保險補貼費用越高,這對欠發達地區的財政就形成壓力。如廣元,2011年市財政補貼蔬菜種植保險保費達59萬元,今年截至8月份已補貼80萬元。
廣元市政策性農業保險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科儒舉例,朝天區中子鎮堯坪村種植的全是生態蔬菜,綠色無污染。但由于地理原因,種植的蔬菜冬天容易凍死,夏天容易遭洪水淹。“我們支持菜農購買蔬菜種植保險,一定程度規避了菜農種植風險,提高了其種菜的積極性,保護了地方生態蔬菜產業穩定持續發展。”
張科儒坦言,像廣元這樣的欠發達地區,政府的惠農保險意識很大程度上決定蔬菜種植保險的推廣程度。
種植戶
買不買保險情況大不一樣
今年6月,一場暴雨,使廣元市利州區蔬菜種植大戶金明種植的西紅柿毀于一旦。
“幸虧購買了蔬菜種植保險。”金明介紹,災后,她向中國人保財險利州區支公司報案,很快拿到3000元賠款,補種的黃瓜很快就要上市了,有效彌補了種植西紅柿的受災損失。
來源:四川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