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豐收了,卻有不少爛在地里。”來自浙江的承包商王林生說,2000年他將名為玉冠桃的品種帶入清鎮犁倭鄉,今年收成特別好,大概能收10多萬斤桃,但苦于沒有銷路,不少掛在枝上的桃子都已經開始腐壞。遇到這一難題的,不僅僅王林生一家,今年犁倭鄉25000畝桃樹成熟后,由于沒有銷路,果農都不敢隨意采摘,只得眼睜睜看著桃子爛在樹上。
昨日下午,王林生和工人一起將5000斤玉冠桃裝車,準備運往畢節市織金縣。每斤批發價:6毛。“去年,我們賣到越南,每斤接近2元的價錢,我賺了20萬。”王林生說,自己從來沒想到,桃子會一下跌到了每斤6毛錢。
“這兩天,我運了2萬斤到貴陽,回來一算,只賺了1000多元。”王林生說,每斤以5毛錢的價格賣出去,除掉運費、過路費等成本,每斤的利潤只有6分錢。王林生說,他在犁倭種了12年的桃子,從沒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種桃子并不是他的主業,幾萬元的虧損他還能接受,但對于本地果農就難以承受。
犁倭鄉2萬5000畝的桃樹,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本地果農自己承包的。大部分果農都有100畝以上,而絕大部分果農的收入,都是完全依靠玉冠桃。
25歲的梁繼紅是犁倭鄉小屯村村民。2007年,看見玉冠桃的商機后,梁繼紅和家人商量,拿出了幾萬元來種桃子。“開始只有90畝左右,家里的錢不夠,我就借了一些。”梁繼紅說,去年第一次掛果,收了5萬斤桃子,每斤賣出了2元的價。但在今年,桃子賣1元左右一斤,還找不到人收。
去年梁繼紅家的桃子幾乎有大半是賣到了越南和老撾,但今年不知為何,談好的訂單突然就沒人要了。”他們說那邊市場也不好,(批)發出去大概也就幾毛錢。“梁繼紅看著掉得滿地的桃子說,由于沒有銷路,不少桃子都熟透落地,他們也不敢去摘。“摘下來沒人買就只有放爛,還不如在樹上掛著。”
沒有“大單”,梁繼紅只好每天往貴陽的水果店送,運氣好的能賣出個幾百斤,運氣不好則只能賣出幾十斤。“我家今年結了有5萬多斤桃,照這樣賣法,不曉得要爛掉多少。”
來源:貴陽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