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同安白沙侖農場的2000畝鳳梨穗開始采摘,同安區一年一度的龍眼采收季由此拉開序幕。
據了解,今年龍眼采收季持續約20天,龍眼產量比去年略高,整體品質更好,其中,同安本土品種鳳梨穗鮮果每斤能賣出3.5元的高價。
廈門龍眼主要分布在同安,種植面積約8萬畝,近年來,鳳梨穗得到大力推廣,種植面積目前達到3.6萬畝,年產3萬噸,幾乎占據“半壁江山”。專家預測,廈門龍眼未來的轉型之路,將由鳳梨穗品種主導。
量升價升,果農們樂壞了
白沙侖農場鳳梨穗基地負責人胡民昨天喜上眉梢:“鳳梨穗鮮果價格去年才每斤2元多,今年上升到3.5元,這么大的增幅,很少見。”
胡民說,今年鳳梨穗的收成很好,“明天起將組織工人開始大面積采收,看著滿樹的龍眼,加上好價格,果農們肯定很高興”。
同樣高興的還有同安欣禾豐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延南,他說,欣禾豐合作社有100多戶果農,今年龍眼產量整體上升。前幾天,他到同安各鄉鎮走了一趟,看到不僅產量比去年多,品質也更好。價格比去年高出那么多,真是難得一遇。他分析,龍眼高產的主因是,今年六七月份,也就是龍眼生長的關鍵時候,沒怎么遇上高溫天氣,且雨水十分充足。
據估計,即便錯時上市,同安區最晚一撥本地龍眼,將在國慶節前全部采收完畢。
冰火兩重天,普通龍眼成“雞肋”
相比鳳梨穗的一枝獨秀,其他普通品種的龍眼,市場表現平淡。據了解,水漲、赤殼等龍眼品種,今年的鮮果單價依然僅1元多,幾乎成為“雞肋”。
陳延南說,這樣的低迷狀況已持續多年,各地普通龍眼的價格是一致的,廈門地區的人工成本相對更高,占去售價的八成,普通龍眼賺不了錢,果農索性讓果樹變成野樹。
胡民說,多年來,各地龍眼產業整體低迷,鳳梨穗能做到一枝獨秀,這很不簡單。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鳳梨穗品質及賣相俱佳,二是鳳梨穗的知名度已經打開。
陳延南認同這一看法,他說,鳳梨穗是百里挑一的好品種,品牌也在市場上打響了。此外,去年鳳梨穗大量加工成龍眼干,產品沒有出現積壓。
一年換種1000畝
鳳梨穗將成主導品種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