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戰國前期的糧食畝產
有關戰國前期糧食畝產的典型資料,主要有以下幾條:(1)《漢書·食貨志》載李悝這言:“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收一石半。”這是指畝產粟1.5石。(2)《管子·輕重甲》說:“一農之事,終歲耕百畝,百畝之收,不過二十鍾。”這是說畝產粟0.2 鍾,1鍾等于10釜,1釜也就是1石。因此,0.2鍾也就是畝產粟2石。(3)《管子·輕重乙》河:“河淤諸侯,畝鍾之國也”。這就是說,經過淤灌的肥沃土壤,產量較高,畝產1鍾,即畝產10石。五倍于《管子·輕重甲》之數。(4)《史記·河渠書》說:“西門豹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西。”漳水溉鄴后,畝產多少?《論衡·率性篇》說:“魏之行田百畝,鄴獨二百,西門豹灌以漳水,則畝收一鍾。”畝產1鍾,也是10石。 (5)《史記·河渠書》說:秦開鄭國渠,“灌澤鹵之地四萬余頃,收皆畝一鍾”。也是畝產10石。上述五條材料中的前兩條,說的是一般情況,所謂“百畝”,是方百步為畝的周畝。戰國時1周畝折合今市畝為0.328市畝。班固所說的“石”,應當是漢大石,1石合0.333市石,折成今量,1市畝產粟1.524市石,1市石粟重135市斤,即當時畝產粟205.8市斤。一家“百畝”,合今市畝32.8 畝,則一家總收獲的原糧相當于今750斤。五條材料中的后三條,指的都是灌溉或淤灌之田,其產量相當于一般田的五倍,這是特例,不能把它們視為常規產量。但是,它說明戰 國時期已經有了畝產10石的高產田。
2、戰國后期的糧食畝產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