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在即,天氣炒作接近尾聲
前期的天氣炒作接近尾聲,玉米即將進入收獲季節,再考慮到小麥玉米比價偏低以及國家限制玉米深加工行業產能擴充,后期玉米市場料將供過于求。
在干旱天氣的影響下,美玉米近段時間一直維持在較高的價位,而此時,國內玉米正值灌漿乳熟階段,并且遭遇了蟲災,雖然國家防治措施及時到位,避免了蟲災大規模蔓延的可能,但玉米產量和質量都受到了影響。最為重要的是,世界各國極端氣候事件的爆發頻率不斷加快,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市場做空農產品的情緒。9月份是玉米收獲時節,此時是玉米價格的一個重要時間窗口。
天氣炒作已接近尾聲
自6月初以來,美國中西部大豆、玉米主產區持續炎熱干旱天氣刺激美玉米價格創下有史以來的新高,cbot玉米價格上漲幅度超過60%。8月份報告大幅調低了美玉米單產和產量,其中,單產預估為123.4蒲式耳/英畝,較7月份調低了15%;產量預期為107.79億蒲式耳,較7月份下修17%,較2011年減少13%,為自2006年以來的最低產量;庫存水平下修至6.5億蒲式耳,較7月份減少5.33億蒲式耳,減幅為45%。不過,玉米即將進入收獲季節,天氣炒作接近尾聲。
小麥玉米比價偏低
小麥、玉米在華北黃淮海地區同為農戶種植的糧食作物,并且都可以進行飼料生產和工業加工,具有一定的替代關系,二者之間的比價將影響飼料企業及深加工企業的原糧采購。歷史數據顯示,正常的小麥和玉米的比價在1.15:1到1.2:1,比價偏低時企業將使用小麥來替代玉米。目前的小麥與玉米比價在1.05:1,處于近十年以來的低點,后期比價關系的修復將壓制玉米價格上漲空間。此外,小麥與玉米價差維持在200—300元/噸,小麥仍具有價格優勢。特別是近期生豬存欄數量增加以及豬價大幅下跌導致當前壓欄肥豬較多,使用相對廉價的小麥作為穩定的飼料源有利可圖。
玉米深加工不足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