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1年,全球大豆市場處于一種緊平衡的狀態中,雖然國際大豆價格維持相對低位,但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國——美國的大豆期末庫存始終維持在2億蒲式耳下方。2012年南美和美國的干旱天氣徹底打破了這種緊平衡狀態,對于供給的擔憂推動國際大豆價格輕松創出歷史新高。
有人認為,這一輪大豆價格的上漲,是市場炒作的結果。的確,在美國6月初遭遇干旱天氣的時候,市場確實存在建立天氣“升水”,炒作天氣行情的跡象。但是,隨著天氣狀況的不斷惡化,炒作的水分在不斷減少,而基本面在價格中真實的反映則越來越多。
如今的大豆市場,不禁讓人聯想到一個有趣的游戲——搶座位。
現在有50個人和50張板凳,規則要求每個人坐一個位置。當人數和板凳數對等的情況下,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肯定有一個座位,于是大家都很從容,場面也比較平淡,最終每人坐在一張板凳上。
現在情況變了,還是50個人,但是只有49張板凳。雖然僅僅少了一張板凳,但是這50個人為了避免自己成為那唯一一個沒有座位的人,都會變得很緊張,爭奪那49張板凳的游戲也會很激烈。當49個人搶到了座位,剩下的一個人就被淘汰出局。
今年,南美的干旱天氣以及美國半個世紀未遇的干旱天氣,將全球大豆消費者的“板凳”移除了一兩張。雖然從美國農業部報告的數據來看,全球大豆市場短缺的情況并非異常嚴重,但是這足以使得本來就處于緊平衡的全球大豆市場高度緊張起來。
對于大豆消費者來說,為了不成為更高價格的埋單者,他們愿意在目前的價格買入,哪怕這個價格已經是相對較高了。
搶座位游戲通過不斷減少座位數,使得游戲參與人數不斷減少,最終只剩下一張板凳和一個勝利者。而在大豆市場中,要結束這個“搶座位”的游戲,則有兩種可能性——增加供給,減少需求。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