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樹上開裂的果梨,家住松桃自治縣長興堡鎮楊柳村的果農楊序光一臉的無奈。由于氣候異常,加上各類害蟲的影響,楊序光家里栽種的數百棵梨樹遭了災,而果梨開裂意味著將無法賣出去,數月的辛苦很可能將付諸東流。與楊序光一樣,在松桃自治縣長興堡鎮有相同遭遇的還有不少。果農們感嘆:好不容易找到一條致富之路,今年算是遭了,那明年該怎么辦……
原因:氣候?蟲災?
據松桃縣鎮花村的一位種植大戶介紹,前段時間雨水過多,然后近一段時間又持續高溫,此外夜蛾、蜜蜂、飛蛾、螞蟻等也啃食過梨子,究竟具體是什么原因導致果梨受災,不少農戶并不清楚。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農戶們曾采取過相關措施,也對遭遇蟲害的果梨實施了農藥,但效果并不大,還致使成熟的梨子大量脫落壞死。
針對當地果梨遭遇的問題,記者聯系了貴州大學農學院的李子忠教授,據李教授介紹,從當地的情況來看,主要原因為前期水分供應不及時,當久旱之后又突然下雨,果梨的果肉迅速膨大,果皮不能相應的生長而被脹裂,這種情況一般在8—10月容易發生,其中在土壤瘠薄、果樹生長不良和種植有甘薯等爭奪肥水的間作物的果園較為嚴重。
李教授表示,在遇到這種情況之前,可通過觀察采取相應的措施防范:裂果前,每10到15天用果實防裂劑800—1000倍液噴布幼果一次,連噴3次。噴施用尿素150克、氯化鉀100克、食醋100克、石灰100克,兌水50升所配制成的藥液,亦有防裂作用。
農戶:好不容易找到的致富之路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最近幾年,地處黔湘渝邊區以農業為主的長興堡鎮,以發展連片優質梨作為主導產業,采取“大戶帶小戶”、“基地連農戶”、“協會幫農戶”等方式,在該鎮白果、巖科、楊柳等村發展翠冠梨、黃晶梨等優質梨2100多畝,農民也從中嘗到了甜頭,正常年景畝產值1300元左右,每年總產值達270多萬元。照當地的農戶來說,如果好光景一直延續下去,“錢途”無可限量。
那今年遭災后,農戶們的損失有多大呢?據長興堡鎮分管農業的石鎮長介紹,由于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農戶們的收入減少在70%左右。
來源:貴陽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