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通威(海南)水產食品有限公司對已簽約“三方協議”的客戶補貼0.2元/斤收購羅非魚,即收購價達到4.2元/斤。由此拉開了海南地區羅非魚價上漲的序幕,之后海南地區各大加工廠紛紛提高收購價,向通威看齊。加工企業對收購價變動的迅速反應,至少可以看出其對羅非原料魚的采購比較重視。個人認為可理解成國外需求市場開始好轉,而羅非魚供應量減少所致。
首先對今年羅非魚供應現狀做個總結。去年底由于魚價并不理想,兩廣及海南地區養殖戶多有寄望于過冬后魚價能上漲,因而選擇存塘待價。粵西等市場的飼料銷售人員曾反映,養殖戶惜售而無法償還飼料款,造成經銷商年底回款情況較差。
按往年的規律,3月份后羅非魚價會出現上揚趨勢,但今年仍維持在4元/斤左右的價位(以海南1-1.6斤魚為例)。此時,羅非魚已進入新季投苗期。過低的魚價,以及未能如愿在開春后上漲,養殖戶失望之余難以捉摸羅非魚后期走勢,一方面在新季投苗時意愿不強,少投、不投、晚投苗的情況比較多見。同部分苗企及飼料企業交流時,較多認為兩廣及海南地區今年上半年投苗量減少3成左右;另一方面繼續存塘待價,養殖周期拉長。
從廣東飼料企業了解到的情況,今年羅非魚料呈現一個特別的走勢:截至8月份羅非魚小號料鮮有銷量,年初大號料為主,直至8月份開始回落。從這點信息,可以看出:1、年初過冬羅非魚存塘量較多;2、行情不好,小魚較少喂料,以減少養殖成本;3、8月份回落一方面可理解成越冬大規格羅非魚幾近售完,而今年投放的新苗還未達規格,市場原料魚供應處于青黃不接,因而大號料銷量減少;另一方面,不排除8月份進入高溫天氣,養殖戶通過減少投料量來規避養殖高溫風險。
結合養殖及飼料環節的信息,可以大致判斷:1、今年羅非魚養殖產量會有較大幅度下滑,一方面是投苗量的減少,另一方面養殖周期拉長后,養殖頻率降低,原本可養一造以上的區域減為一造。因此下半年羅非魚供應量將會偏少;2、魚價過低導致新魚飼料投喂量減少,生長速度放緩,出魚時間將延后,達規格魚量當前時段較少,如目前海南地區新季魚以6-8兩規格為主。
來源:水產前沿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