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剛過,湖南省株洲縣洲坪鄉烏石垅村的棗園里,飽滿的脆棗就層層疊疊掛滿了枝頭。該村大學生村官蔣朓輝,一個剛出校門不久的姑娘,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以自己的試驗實踐為基礎,帶動發展脆棗種植戶58個,幫助村民建起了60畝棗園基地,成為村民心目中的致富領頭人。
“農村人致富道路是艱辛的,但我愿意做一頭拓荒的牛,為村民開墾出致富的田地”。蔣朓輝的開拓與奉獻精神得到了中央組織部的高度肯定。近年來,她先后榮獲“湖南省大學生‘村官’創業富民之星”、“社會主義新農村先進個人”等稱號,她組織成立的株洲縣“優質脆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評為2011年度全國青年示范社。
辦起“試驗園”,做給村民看
2009年,蔣朓輝從某林業大學包裝系畢業后,背著簡單的行囊來到偏遠的烏石垅村,擔任村支書助理。
“一個說普通話的大學生,怎么也到我們這窮山村來了?”對于蔣朓輝的來到,村民們頗感意外,他們認為,大學生來到村上,也只是“走走過場”,不會真心給村里人辦事。
頂著村民們的質疑,蔣朓輝默默地開始探尋讓村民致富的路子。經過數月調查論證,蔣朓輝發現這里的土壤很適宜種植脆棗,且脆棗見效快,市場前景廣闊,她建議村民們大力種植。然而,村民們半信半疑,持觀望態度。
蔣朓輝決定帶頭“示范”。2010年,蔣朓輝只身前往山西“取經”,來到被稱為“水果之鄉”的臨猗縣廟上鄉,寄宿在一韓姓農戶家,花一個月時間,學會了棗苗種植、管理、嫁接技術。
做出效果來,領著村民干
從山西回來后,蔣朓輝從親戚那里借來錢,承包了村上10畝荒地,栽下2000多株棗樹苗。然而不久,便遭遇連綿的春雨,她新栽的樹苗被浸個透,一些樹苗出現發芽不長根的“假活”現象。這次,蔣朓輝失去近20%的樹苗,直接經濟損失1萬多元。這對于剛起步的她,這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
“就在我站在田埂上使勁哭的時候,村民自發趕來為我排水、補苗,村支書也冒雨來看我,我頓感力量倍增。”她說。在大家幫助下,她的棗園一天天有了起色,一年后,蔣朓輝的棗樹就開始掛果。她摘下脆棗,送給村民品嘗。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