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備耕忙。電腦前記下自己的春耕計劃后,浙江諸暨市浣東街道下季村姑娘季萍又開始關注起今年的農業新政策。農業部網站上,國家今年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等利好消息,讓這位中國農大畢業生投身農業的信心更足。
季萍的父親季光淼是當地的種糧模范。接過父親手中的農機,季萍在諸暨農村扎根做了一名新型農民。一年時間,她已經交出了第一份漂亮的答卷:經營早稻田420畝,為國家上交糧食37.8萬斤;為農戶機耕900多畝、育插秧1000多畝、植保800多畝、收割500多畝,總收成在50萬元以上。今年年初,季萍高票當選“2009年度感動諸暨人物”。
當大學生們普遍鐘情城市,向往城市的創業環境的時候,季萍卻回到了生長于斯的家鄉,這期間也有一個艱難的抉擇過程。2007年,季萍從中國農業大學園林專業畢業。青蔥歲月的女孩都曾有過多姿多彩的夢。季萍也與大多數人一樣,向往大城市的生活,或到機關單位謀一個職位,或在大企業里做一個白領,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踏進社會,季萍在一家大型超市就業,做著收銀員、會計等工作。她不是一個好高騖遠的人,但她也不是一個得過且過的人。在認真工作的同時,她也對未來的人生開始了理性的思考。她學的是園林、農業專業,與現在的工作毫無關聯。國家培養自己多年,要學有所用,就應該在自己的專業里施展才華,而不是一味地跟著潮流走,亦步亦趨。但是,現在的年輕人都是一撥一撥地往城里擠,自己卻硬要回頭往農門里跳,別人會怎么看?家人會怎么說?她把對現實的困惑告訴了自己的父親季光淼。
在諸暨,瘦弱的季光淼曾經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1993年,季光淼聯合附近村落的農機大戶,組建了全市乃至全省第一支農機服務隊--暨東機耕隊,先在家鄉耕作,由于其勤勞踏實,工作認真得到了老百姓的肯定,名聲大揚,率領過22名農機手開始了跨區縣跨省市作業,遠走安徽、山東、江蘇等地開展收割、耕種。季光淼的事跡也曾經登上了《人民日報》和《浙江日報》。要不是身體原因,他是不會離開自己所摯愛的農機服務業的。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