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45歲的徐文科在自家果園里修理枝葉。夕陽照進這座位于四川省仁壽縣新店鄉的山谷,漫山遍野的橙樹閃爍著星星點點的光,綠色的樹葉中藏著數不清的橘色果實。
三年前,徐文科聯合10個農戶成立了“清見果業合作社”,集中栽培日本雜交桔橙品種“清見”。地處貧困山區的這個小小合作社很快聲名遠揚,總部設在北京的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看中了它,將其列為工合國際與加拿大合作社協會的合作項目試點之一。
得到“中加合作社減少農村貧困項目”的資助,徐文科定期去北京接受培訓,學習合作社經營管理的知識。“我們在培訓中獲得了合作社運營的全新理念,還知道了國外的農業合作社是如何經營和銷售的。”徐文科說。
如今,這位來自大山的農業合作社社長已擁有更廣闊的視野。“九道拐”牌桔橙,合作社擁有的商標,已賣到新加坡、泰國、越南和香港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他將此歸功于和工合國際的聯手,以及由此帶來的理念更新。
工合國際秘書長杜吟棠說:“合作社可以統一規范農民的生產和銷售,提高農民在市場上的談判地位,實質上是一個由農民自己經營的企業?!?/p>
1939年,路易·艾黎、埃德加·斯諾和海倫·斯諾等西方左翼人士在香港創建工合國際,旨在通過組織失業工人和難民生產自救,支援抗日戰爭。宋慶齡是首任名譽主席。至今工合國際初衷未改,致力于推動中國城鄉各種形式合作社的發展。
實際上,作為一個遠近聞名的致富模范,徐文科的思想觀念多年來總是在引領當地農民的潮流,1982年初中畢業后,徐文科養過兔子、種過紅桔和蔬菜,每次都獲得成功,引得本村和附近的村民爭相效仿。
“以我家為中心,方圓五里之內,我干什么,大家都跟著干什么?!毙煳目菩χf。他78歲的母親徐迢群,安靜地看著兒子,眼中充滿驕傲。
徐文科的住宅,是這個中國農民家庭生活改善的見證。從最早的茅草房,到磚房,再到漂亮的小樓房。去年5月12日的大地震對這個四川中南部的小山村影響甚微。
1995年,徐文科很偶然地試種了從日本引進的雜交桔橙品種“清見”,這徹底改變了他和村子的命運。如同以往,人們仿效徐文科,家家戶戶都種起了桔橙。2002年,徐文科牽頭成立了新店鄉果農協會。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