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早期死亡綜合癥(ems)/急性肝胰腺壞死綜合癥(ahpns)?
earlymortalitysyndrome早期死亡綜合癥(ems)最初的描述是在養成期投苗30天內出現不尋常的高死亡率癥狀。該定義較為廣義,除了失敗的管理造成高死亡率外,一些病原例如:wssv(白斑病毒)、yhv(黃頭病毒)和弧菌等也與ems有關。因此,針對近期在亞洲爆發的對蝦養殖新疾病,用ems來定義可能導致概念混淆。
自2009年來,不明對蝦早期死亡疾病席卷亞洲,造成了在投苗以后30天內大規模死亡的慘劇。已經證實被感染的種類包括南美白對蝦和斑節對蝦,病蝦表現出肝胰腺蒼白和萎縮,甲殼質地松軟,生長緩慢,有時打轉游泳,垂死的對蝦沉入池底后死亡。組織學檢驗后發現了對蝦呈現肝胰腺壞死,因此給予了這種疾病更為確切的定義,叫“acutehepatopancreasnecrosissyndrome急性肝胰腺壞死綜合癥(ahpns)”。
急性肝胰腺壞死綜合癥(ahpns)的案例分析(參考donligntner教授的演講)
這次疾病咨詢會議,以未發現急性肝胰腺壞死綜合癥的致病因素(傳染病原或毒素)而告終。美國亞歷山大大學的著名對蝦疾病專家donligntner教授將急性肝胰腺壞死定義為原發性疾病。所謂原發性疾病,可以理解為不明原因的疾病。此外,急性肝胰腺壞死的病理還包括1)肝胰腺b、f、r和e細胞功能障礙,肝胰腺從中部向四周壞死;2)肝胰腺細胞核變大,細胞脫落后進入肝胰腺小管腔;3)最后,血細胞發炎并伴隨著弧菌的感染。在池塘養殖過程中,大家通常使用肉眼觀察來鑒定。對此,ligntner教授也給出了以肉眼觀察來診斷疾病的方法:1)病變的肝胰腺結締組織色素缺失導致白化;2)肝胰腺顯著萎縮;3)對蝦甲殼質地松軟,有時出現空腸現象;4)有時可以在肝胰腺中發現黑斑或黑條紋;5)用拇指和食指很難碾碎肝胰腺;6)嚴重的情況下,對蝦可在投苗10天左右開始死亡;7)垂死狀態的對蝦可能沉入池底。
尋找致病原因(參考timflegel教授的演講)
來源:中國水產門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