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離中秋佳節尚有一個月,但月餅銷售已成各大賣場的“主角”。9月4日,記者走訪市內多家超市、店鋪發現,今年月餅市場比往年似乎更理性,豪華裝月餅明顯減少,禮盒裝月餅也開始走平民路線。
平價月餅唱“主角”
記者發現,今年月餅售價與去年基本持平。如蓮蓉、豆沙、棗泥、蛋黃等熱銷口味的獨立包裝月餅,每個售價普遍都在2.5元到5元之間,而最貴的獨立包裝月餅價格也在20元以內。
而禮盒裝月餅則走親民路線。解放碑新世紀、重百等超市內,禮盒裝月餅的普遍售價在500元以內,最便宜的不足80元,并未出現“天價”月餅。
“500元以上‘豪華裝’月餅的市場占比較之去年,下降了近三成。”新世紀超市營銷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市民對月餅“頂級”、“高端”等噱頭越來越不“感冒”,商家的定價也越來越傾向大眾化。
今年“更健康、更新鮮”
與過去講“穿”講“排場”不同,今年月餅商將營銷重點放到了對產品的打磨上。
記者在較場口永輝超市看到,除了傳統的蛋黃、蓮蓉、火腿等傳統口味月餅外,以玉米、南瓜、燕麥、板栗等為原料的雜糧月餅,以人參、蟲草、枸杞、桂圓等為餡的藥膳月餅也紛紛上市。
“主打低糖、低脂、低熱的‘三低’產品,是我們今年的主要營銷策略。”某品牌代理經銷商告訴記者,因為營銷得當,截至目前,該品牌月餅銷售額較之去年同期上漲了30%左右。
此外,自去年新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頒布后,月餅商普遍對保質期作了調整,今年的月餅將更新鮮。記者發現,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月餅保質期大多為兩個月,部分月餅的保質期只有45天或一個月,這與去年保質期普遍為4個月相比,至少“縮水”一半。
何時從“禮品”到“食品”
與餃子、湯圓一樣,月餅是過傳統節日時吃的食品。然而,餃子、湯圓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月餅卻只有短短一個月的銷售周期。為何月餅難逃季節“魔咒”?業內人士認為,月餅的口味尚未被大眾普遍認同,造成了月餅的節日意義、禮品意義已經超越了食品意義的尷尬局面。
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包裝后的月餅作為禮品,其價值大大高于月餅本身,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經銷商,基本上都將月餅定位為“禮品”,并沒有重視對月餅“食品”價值的開發。
“這種異象源于消費市場的浮躁,是暫時性的。”在西南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李齊奎看來,隨著消費者漸趨理性,月餅商已開始將經營重點從包裝轉向產品口味本身。按照這種態勢發展下去,月餅有望實現從“禮品”到“食品”的價值回歸,“月餅將不再僅代表一個節日,也將作為一個美食為大眾所接受”。(記者陽炆杉)
來源:重慶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