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秋節,月餅漸成焦點。東莞市民能接受什么價格的月餅,在他們心目中月餅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民調顯示,逾八成消費者認為目前月餅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價格虛高,同時受訪者對口味的關注度高過質量。(9月5日《南方都市報》)
是誰制造了“月餅價格虛高”的怪胎?事實上,就筆者的判斷,生產者并非不知道月餅價格虛高,但是,在種種隱秘因素的推動下,只能讓月餅價格一年更比一年高,一年更比一年虛,對此,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都不可小視之,因為這不僅關乎中秋節意義的傳承,更關乎公眾的選擇,弄不好的話,就是兩敗俱傷,公眾甚至有可能“用腳投票”。
月餅價格虛高是月餅被異化的表征之一。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汪國鈞曾表示,現在的月餅某種程度上被異化了,不再是寄寓節日情思的傳統食品,而成了節日送禮的工具。價錢很高、味道不好的酒店月餅大行其道,實際上又很少有人吃。但是,又是誰造成了這種“送禮工具”怪象呢?
盡管國家明確規定月餅不得多于三層包裝,包裝成本不能超過月餅出廠價格的25%,否則即屬違規。但現實是,研究發現市場上常見的月餅豪華包裝能耗差不多是普通包裝的6倍,是散裝的365倍,排放sox的量分別是普通包裝和散裝的9倍和158倍。還有數據顯示,每年僅包裝廢棄物就白白扔掉2800億元。如此種種都足以表明,有關方面應切實重視和解決“八成受訪者最反感月餅價格虛高”所傳遞的民意民聲,否則,不但是在助長月餅的異化,更是在消解公眾對中秋節的情感寄托。
更何況,月餅價格虛高還有關公益。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價格虛高涉嫌商業欺詐,有損消費者的權益;從社會角度來看,它浪費公共資源。因此,理當還原月餅在中秋節中的價值和位置,讓月餅的歸月餅,而不是被權力、人情、商業所累。道理很簡單,僅僅具有權力和商業價值的月餅,存在的意義實在有限。朱四倍
來源:鄭州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