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個月的“休養生息”,9月1日山東青島市近海休漁正式結束。伴隨著首輪大馬力漁船“討海”歸來,青島市各大漁港呈現一派繁忙的景象。而在這豐收場景的背后,那些“往海里扔錢”的人們功不可沒。七年時間,從起始的幾萬元、幾十萬元到現在的幾百萬元,甚至幾千萬元。這看似“往海里扔錢”的舉動,不僅僅補充了近海漁業資源,也鼓起了漁民的錢包。
漁民“討海”歸來魚滿艙
中國對蝦、鲅魚、鯧魚、黃花魚……昨日,在沙子口漁港,記者看到,一筐筐新鮮的海產品被運到岸上,裝滿大小貨車,送往附近的交易市場。開海后的第一周,沙子口碼頭熱鬧非凡,呈現出一片豐收的景象。與前幾日紛紛歸港的小馬力漁船相比,如今碼頭上明顯多了不少大馬力漁。“這次出海一周左右,捕回船王錦溪告訴記者,近幾年,我市近海根本捕不到對蝦和梭子蟹,一度出現了“蝦蟹荒”。“如果6月初不放流,現在可能根本就看不到對蝦和梭子蟹。”王錦溪坦言,每年往海里放流多少單位苗種,漁民捕魚的時候就能明顯感覺出來。“今年中國對蝦的捕撈量比較高,這完全得益于政府連續多年執行的增殖放流行動。”2000余萬元,包括中央財政資金360萬元,省級資金786.5萬元,市財政配套740萬元,嶗山區自籌150萬元,膠南市自籌40萬元。今年6月至7月期間,全市20余家增殖放流站分別在膠州灣、靈山灣、鰲山灣、嶗山灣等海域放流中國對蝦、日本對蝦、三疣梭子蟹、褐牙鲆、魁蚶、海蜇、金烏賊,在萊西湖和尹府水庫放流鰱魚和鳙魚。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放流水產苗種9.5億單位,包括市級投放中國對蝦3億尾、日本對蝦6000萬尾、梭子蟹2500萬、牙鲆220萬尾、魁蚶4000萬粒、海蜇2000萬只、金烏賊20萬只、鰱鳙魚200萬尾;嶗山區放流梭子蟹500萬只、日本對蝦1.1億尾;膠南市放流梭子蟹100萬只、海蜇130萬只、魁蚶300萬粒、鰱鳙魚20萬尾、西施舌親貝1000公斤(約1萬粒)。
來源:青島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