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產業后端的流通效率如何提高?9月6日省糧食局在廣漢市啟動的“川糧產后服務工程”給出答案:糧食部門通過提供相關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促使農民與農業龍頭企業無縫對接,減少中間環節,實現農民增收、涉糧企業增效、消費者放心的多贏局面。
9月6日,四川現代糧食產業(廣漢)示范基地產后服務中心掛牌。省糧食局產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仁壽縣和宣漢縣也將在年內成立現代糧食產業示范基地產后服務中心,三市縣今年將獲得總額為1000多萬元的資金支持。服務中心將發揮糧食部門的資源、人才、技術優勢,提供糧食產后訂單收購、烘干、清理、倉儲、加工、銷售等方面服務,為糧食基地和種糧農民提供后續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
廣漢市種糧大戶黃明水介紹,由于脫水處理技術不過關,以前有些大戶一年壞掉幾十噸糧食,銷售價格也得不到保障。昨日他收獲了兩個大單:500噸小麥和700噸大米的定向銷售訂單。黃明水須按企業要求種植優質品種,企業也將以高于市場價格進行收購,比如小麥,每公斤可多0.1元。
四川米老頭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康建表示,前端依托農科院選育優質品種,中端依托種植大戶生產,后端依托糧食部門進行糧食驗質、收儲和剝皮初加工,中間環節減少了,糧食價格更透明,企業也得到好處。所以米老頭與黃明水簽訂的小麥訂單比去年多了一倍。(記者曾小清許靜)
來源:四川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