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早上6點鐘,南江縣南江鎮石光村的田地里,村民們正忙著采摘新鮮蔬菜。“這些新鮮蔬菜,采摘完畢后馬上通過專業合作社的車運往縣城超市,今天上午就能在超市上架銷售了。‘農超對接’真是好,省時省事又省力,我們的收入也大大增加。”村民李正福笑著告訴記者。
三方合作編好“菜籃子”
“通過政府的牽線搭橋,我們村的種菜農戶直接和商家簽訂了訂單合同,由農戶組成的蔬菜專合社向蔬果超市直供農產品。”石光村村支書李正富介紹,建立這種模式后,中間環節減少,市民可吃上新鮮放心的蔬菜,超市生意好,菜農銷售穩定,確保能增收致富,“可以說是商家、農民、消費者三方共贏。”
南江縣蔬菜資源豐富。今年以來,當地積極引導物流公司等流通企業向蔬菜流通市場發展,大力培育集運輸配送、儲藏保鮮和加工流通為一體的蔬菜物流龍頭企業,打通蔬菜流通渠道,極大程度增強了對蔬菜產出的旺季與淡季、設施蔬菜與露地蔬菜等關系的調節能力。為保證“農超對接”落到實處,南江縣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措施,通過商務、農業部門搭建對接平臺,組織超市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同參與,積極推動雙方建立穩定的產銷鏈條,實現了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農戶參與的三方合作。
三方共贏發展前景好
在南江縣城的“媽媽果蔬便民超市”里,市民們正在爭相挑選鮮嫩實惠的蔬菜。家住朝陽新街的居民王菊華一邊挑選黃瓜,一邊表達著自己的滿意:“這里的蔬菜直接從農村拉過來,新鮮,質量有保障,關鍵是價格還便宜。”南江縣農委主任馬明表示,“農超對接”模式不僅方便了消費者,“準確來說應該是讓參與的超市、農戶和消費者實現了三方共贏。”
行情的多變往往讓蔬菜種植戶無可奈何。談起如今的產品直供超市,石光村菜農李興蘭深有感觸:“以前自己單家獨戶拉出去賣菜,市場窄、需求量小,一年最多賣千多元,人還累得不成樣。現在對接上了超市,今年我種的1分多地番茄至少可賣4至5千元錢。”有了和超市的對接,農戶種植的品種也不再盲目。“超市需要什么,我們就種植什么,不愁蔬菜賣不出去。”李正富表示。
“媽媽果蔬超市”負責人何潔介紹,媽媽超市銷售的蔬菜80%來自南江本地,由超市直接從田間地頭購入,“如今超市的蔬菜更新鮮,品種也齊全,人流量大了,口碑也更好,超市的營業額得到了提升,競爭力也相應增強了。”據了解,目前在南江縣,像“媽媽果蔬便民超市”這樣直接與蔬菜供應基地對接的超市已有10家,參與對接的基地也達到了10個,占地17.5萬畝,主要品種為蔬菜、水果。
來源:四川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