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8月,北大荒都是一派豐收景象:一片片玉米果實累累,一塊塊豆田綠茵茵,一方方稻田金燦燦,處處呈現出如詩如畫的田園美景。
“自2004年以來,國家全面取消農業稅,并不斷加大惠農補貼力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糧食生產比較效益顯著增加,農場職工種糧積極性高漲。”黑龍江省農墾總局農業局局長馬德全說。為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的激勵效應,總局每年都于3月底前將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綜合直補等“四補貼”資金足額發放到農戶手中。今年,墾區總播種面積達4301.9萬畝,糧豆播種面積達4192.7萬畝,分別比上年增加37.7萬畝、76.6萬畝。
十年間,黑龍江墾區糧食總產從2002年的162億斤增長到2011年的407億斤。他們耕地總面積占全國的1/45,而他們生產的糧食卻占全國糧食總產的1/30,商品糧更是占到全國各省糧食調出總量的1/4。近年來更是保持著年均增產30億斤的發展節奏,糧食遞增速度達到了14.7%,創造了現代人類墾殖史上的“北大荒奇跡”。
近年來,墾區加大了耕地保護力度,特別是2008年以來,墾區通過搬遷居民點,復墾耕地40多萬畝,僅此一項,每年可增產糧食4億斤。更重要的是,通過撤隊并區,每個作業點經營耕地由1.6萬畝躍升到每個管理區8萬畝以上,實現了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
加強種植業結構調整,堅持四大糧食作物“兩增兩減”,是墾區糧食產能不斷提高的又一法寶。墾區按照“擴稻玉、強經作、上品質、突特色、增效益”的原則,積極擴大“兩高”作物種植面積。2011年,墾區糧食作物平均畝產再次突破歷史水平,達到494.9公斤,其中水稻、玉米、大豆和小麥平均畝產分別達到586公斤、546.6公斤、181.2公斤和381.2公斤,均創歷史新高。在測算2003~2011年這8年墾區糧食總產增量中,面積擴大因素占36.5%、種植結構調整因素占37.7%、科技提升因素占25.8%。
來源:農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