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健康網9月11日訊(通訊員嚴敏)近日,“臺灣男子三餐吃泡面猝死”的微博在網上瘋傳。微博援引臺灣媒體報道,稱臺北一名48歲男子,因為三餐都吃泡面,結果鈉攝取量過高,罹患高血壓,3個月后并發中風猝死。高鹽危害再次引起廣大市民的關注。
杭州市疾控中心的咨詢熱線接到不少市民來電詢問:“除了食鹽,還有哪些食物中含有隱形鹽?過多隱形鹽的攝入會對人體帶來哪些危害?……”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所長朱曉霞為市民一一解讀。
什么是隱形鹽?
除鹽以外,其它能提供氯化鈉的調味品和食物可稱之為“隱形鹽”。鹽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鈉,氯化鈉中的鈉元素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種化學元素,廣泛存在于體內各種組織器官中,調節體內水分,增強神經肌肉興奮性,維持酸堿平衡和血壓正常功能。
人體需要的鈉主要從食物和飲水中來,除了食鹽,醬油、味精、醬和醬菜、腌制食品等都可以提供較多的鈉,肉類和蔬菜也可以提供少部分鈉。正常成人每天鈉需要量為2200mg,我國成人一般日常所攝入的食物本身大約含有鈉1000mg,需要從食鹽中攝入的鈉為1200mg,因此實際在每天食物的基礎上,攝入3g食鹽就基本達到人體鈉的需要,由于膳食習慣和口味喜好,中國居民的鹽攝入量遠遠超過3g,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健康成年人一天食鹽(包括醬油等其它調味品和食物中的鹽)攝入量應控制在6g以內,世界衛生組織2006年提出的每人每日鹽攝入量為5g。
杭州人吃的鹽中1/3是隱形鹽
杭州市疾控中心2010年開展的覆蓋整個杭州地區抽樣的1800余名居民的膳食調查數據顯示:杭州市居民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為7.2g,而實際從所有的食物中攝入的鹽為11.8g,從中可以看出杭州居民每天膳食總鹽攝入量中超過三分之一是除食鹽以外的“隱形鹽”,遠遠超過了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健康成年人一天食鹽(包括醬油等其它調味品和食物中的鹽)6g的攝入量,76%的被調查居民存在鹽攝入過量的問題。
高鹽飲食易引發高血壓等多種疾病
來源:浙江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