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神灣港正式被國家檢驗檢疫總局批準為中山市唯一進口水果定點口岸。但7年來,中山洋水果進口業務卻時斷時續,近兩年更幾乎停頓。“可以這樣說,中山水果進口這塊業務,等于沒有開展起來。”近日,中山檢驗檢疫局神灣辦事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神灣港僅一票一兩個貨柜的“南非橙”進口,今年至今則無一例水果進口。
中山口岸水果進口業務為何做不起來?記者為此進行深入采訪。
走訪
吃洋水果的人多了
位于沙朗的中山市果蔬批發市場,是市內規模較大的進口水果經營點,市場內共有5家商戶經營洋水果。昨日下午3點半,記者來到該市場,由于不是周末,市場內的人流量并不多,一些買水果的散客徑直把車子開到鋪位前面。
一輛銀灰色的寶馬x6停在“興利”鮮果行門口,一名穿著花上衣、窄腳褲的瘦小男子和同伴走下車。老板肖先生一邊跟他打了聲招呼,一邊吩咐伙計將最好的美國進口蘋果拿出來切一個給他們試吃。“來四箱。”男子說著,掏出一沓百元大鈔遞給肖先生。肖先生麻利地數起來,剛好10張。這是他的一位熟客,在大涌經營制衣生意,有時候還開著保時捷過來,每周都會來拿貨,每次至少消費千元,若碰上節假日送禮,一次則消費數萬元。
制衣老板剛走,一名穿著紅色連衣裙的時尚女子又走進來,直接要了a4紙大小的一小盒進口車厘子。“我上周買180元,現在有沒便宜一些?”女子問。“沒有,還是一樣價錢,遲一些臨近中秋還要更貴呢。”肖先生回答說。女子買走了一箱。
不到半個小時,肖先生已做了4單生意。“現在吃洋水果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人們寧愿花比吃肉還貴的價格吃洋水果,圖的就是質量好。”肖先生說,個人零售僅占他生意的小部分,他的客戶名單中還不乏金融機構等大客戶。
洋水果都在廣州拿貨
肖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兄弟倆的檔口每天洋水果的進貨量是3噸,每天貨值就達十幾萬元,品種幾十樣。遇上中秋、春節等旺季時期,銷量就更可觀。他還告訴記者,這幾十種洋水果,沒有一件是從本地拿貨的。
肖先生的兄長負責進貨。每天凌晨3點,人們還在熟睡中,他就已駕車前往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進貨。自從農產品開通“綠色通道”,他全程走高速個把鐘頭就可到達廣州江南市場。
來源:中山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