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近郊的趙國才平日里為人低調,若非熟人,誰也不知道他以前也是京城文玩核桃界的一位人物,人稱“趙老師”。
文玩核桃界不相信“專家”,誰手里有好核桃,誰就有發言權。作為文玩核桃界最早開始玩“大奔”(即三棱核桃)的一批人,他手里最寶貝的一套“大三棱”可謂價值連城。多次有人上門高價收購,出價動輒數十萬,但趙先生依然不為所動。“我收藏核桃不是為了賺錢,自己喜歡的東西絕對不賣。”
在趙國才眼中,“賭青皮”本身就是個笑話。“文玩核桃重在湊對兒,難也是難在湊對。包樹尚不敢說每年都能出對,何況賭青皮呢?”據趙先生介紹,文玩核桃和其它任何收藏一樣,好東西總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里。“最好的樹出來的最好的青皮,自然要先給熟人、朋友、關系戶,又怎么會落到你手里呢?”
趙先生告訴記者,除了包樹外,核農往往會把成色最好的青皮自己打開一部分,把品型較好的核桃留起來等著湊對,有的甚至會留到下一年。“最好的樹都是包出去的,好一些的青皮也都會估價單賣,真正到了賭青皮的市場上,還能留下什么好貨?賭青皮對很多核農來說只是處理尾貨的方法罷了,真正的好核桃都是靠關系拿到的,鮮有賭出來的。”
而文玩核桃市場越來越逐利的現象,也使很多老收藏不得不黯然離場。“現在的核桃里只能看見一個錢字,不管是賣核桃的還是買核桃的,都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尤其賭青皮,已經完全變成了一種博彩。”
而對收藏品專家來說,“文玩核桃”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文玩核桃與其說是收藏品,不如說是玩物。”中國古陶瓷研究會鑒定委員會委員許渭認為,文玩核桃賣到如今的高價本身是不合理的。“核桃本身不具有很高的文化屬性,現在核桃收藏的很多門道其實都是核農和商家捏造出來的,在此基礎之上賣出的高價是很脆弱的。”
許渭也不建議愛好者貿然投資文玩核桃。“這個行業其實并不成熟,而且炒作氛圍過于濃厚,對投資者來說陷阱太多,貿然進入很容易導致虧損。”
-旁觀者說
文玩核桃也就一陣風
“人人都來種,這東西就沒得玩了”
來源:北京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