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刊登一篇題為《新興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文章,摘編如下:
印度和巴西等新興國家經濟的停滯感進一步增強。印度今年第二季度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僅增長5.5%,巴西同期的增長率更是低至0.5%。中國在擴大生產和消費的過程中也放緩了步子。與歐洲關系緊密的俄羅斯和南非的出口更是萎靡不振。發達國家拖新興國家的后腿的“負面連鎖”反應正在全球顯現。
印度政府8月31日公布今年第二季度的實際經濟增長率為5.5%。雖然比市場預測的要高,但仍然無法擺脫繼今年第一季度(5.3%)之后持續低迷的境況。
雖然印度的設備投資同比增長0.7%,但參照去年同期同比增長15%的業績,今年基本上算是停滯不前。不可否認,造成這種狀況的背景之一,是印度政府持續實行的高利率政策。
出口方面,歐洲方向的業績令人惱火。6月印度出口總額為250億美元,同比減少5.5%,連續2個月下滑。印度商工部一位高官分析稱:“(這是因為)印度對歐美市場出口銳減。”
中國今年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為7.6%,3年來首次下滑至8%以下。7月中國的新車銷量同比增長8.2%,比6月下降了1.7個百分點。
俄羅斯今年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僅為3.9%,原因是受到最大貿易伙伴歐洲經濟減速的重大影響。南非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為3%,也持續在低水平徘徊。
迄今為止,非洲金融市場由于資源價格暴漲吸納了大量的海外資金,因此也更加容易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
新興國經濟放緩的原因之一是去年上半年他們為了控制高物價,持續采取緊縮金融政策。由于利率高,投資和生產就會相對低迷。內需不振,企業的投資欲望就會隨之萎縮。
印度政府由于存在巨額財政赤字,本就對以公共投資為首的刺激經濟、提振內需政策束手無策。加上原油價格上漲,降雨不足導致的糧食價格上漲等因素,印度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雖然在今后一段時間里,各國央行都將轉而采取緩和的金融政策,但下調利率的空間不大。
來源:博易大師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