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漲幅較上月反彈0.2個百分點。食品價格成為8月份物價小幅反彈的主要原因。不過專家判斷年內物價仍將保持平穩,但輸入性通脹壓力不減。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各項細分數據中,無論同比還是環比,食品價格漲幅都是最大的。其原因在于8月份全國大范圍的臺風、暴雨和高溫等災害性天氣導致多地蔬菜受災減產,蔬菜上市量受到影響,同時使長途外調菜保鮮和運輸成本增加。除了蔬菜價格,豬肉價格也在近期出現了小幅上漲。8月份豬肉價格環比小幅上漲1.5%,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07個百分點。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表示,豬肉價格從去年10月份開始往下走,但是國際主要糧食價格上升,讓本來正在走低的國內豬肉價格“站穩了腳”。不過祝寶良提醒,現在看來食品價格還是會穩中有升的,一般從9、10月到春節前,食品價格都處于上升通道中。
對于未來一年左右的物價走勢,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表示,市場最為關注三個方面:一是全球再次實施量化寬松政策及其引發的通脹預期抬頭;二是國際糧價上漲帶動國內飼料價格上漲,并進而引發肉價的上漲;三是服務類價格的居高不下,特別是與人工服務相關的項目目前仍在逆周期上漲。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分析師馬文峰認為,受國際油價、糧價上漲的帶動,下半年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將加大。一方面是貨幣環境依然較為寬松,而另一方面除了工業產品價格回落外,勞務成本、食品、消費品價格仍在上漲。
雖然8月份物價出現了小幅的反彈,但是整體而言,今年物價呈現出穩中回落的態勢。交通銀行(601328,股吧)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預計年內物價不會出現大幅反彈,雖然年末物價可能有所回升,但全年物價上漲壓力相比去年仍是明顯減輕。今年全年物價同比漲幅預計在2.8%左右,完成全年目標沒有問題。
不過市場對于明年物價上行的擔憂已經開始升溫。在外圍通脹壓力不減的大背景下,未來食品、非食品價格都面臨一定的上行壓力。劉煜輝表示,雖然經濟基本面以及房地產政策不會刺激居住價格上漲,但是包括水、電、燃氣價格改革,仍然會對居民消費價格造成壓力。沈而默
來源:中國信息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