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個小房子一步一步往上爬它是個小小的旅行家,兩個小小的觸角豎立在頭頂一碰就會縮回去,蝸牛的身子是軟軟的白色的......”當提起蝸牛,人們總喜歡用這樣的句子來描寫它的可愛,但是誰可知道,蝸牛也有“魔鬼”的一面。
9月,就在這個玉米大豐收的季節,德州市禹城市的許多農田卻遭遇了“蝸牛災”,因為蝸牛的啃食,導致玉米直接減產超過三成。是什么原因導致“蝸牛災”頻發?如何讓蝸牛“退出”玉米地?“蝸牛災”的背后是人為因素,還是自然因素?9月12日,記者帶著諸多問題,前往德州市禹城市房寺鎮的重災區,解讀“蝸牛災”背后的故事。全媒體記者 高加沛 發自德州禹城蝸牛瘋狂 玉米遭殃玉米葉上趴滿了蝸牛。(高加沛 攝)
“蝸牛太害人了,直接導致減少一半的收入。”9月12日下午,記者驅車來到了德州市禹城市房寺鎮徐翟村,一提起蝸牛,村民可以用“咬牙切齒”來形容。
“今年五月份,地里就發現蝸牛災了,大家采取了許多措施,比如打藥、人工摘,但都無濟于事。”王先生是徐翟村的一名普通住戶,自己家有兩畝地,種的也是玉米,自然也逃脫不了“蝸牛災”的侵害。
在前往玉米地的路上,王先生反復說,他種植的玉米屬于高產玉米,由于今年自然環境好,管理得當,玉米大豐收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由于遭受了“蝸牛災”,他家的玉米整體減產了三成,有的甚至減產了五成。對此,他既難過又無奈。
說著,記者來到了王先生家的玉米地。從遠處放眼望去玉米地郁郁蔥蔥一片生機盎然,但走近仔細一看,每個玉米稈上都布滿了小小的蝸牛。記者注意到,這些蝸牛與平時大家常見的蝸牛沒有什么區別,高寬長都不超過一厘米,蝸牛廣泛的分布在玉米葉、玉米桿以及玉米內。“看上去,它們是很安靜,但是它們無時無刻都在啃食。”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