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就因為空氣里有沙子,人家老外要求嚴,都不買咱們的菜,現在空氣質量好了,他們也爭著來了!”
說這句話的是沈陽新民市大民屯方巾牛村的村民老趙,他在這兩年內,不光大棚生意好,自己還買了臺小轎車,現在上城里也都是開車逛街……
來自方巾牛村的統計,在遼河治理后,當地的空氣、水質、土壤都達到了國外蔬菜商的要求,現在農民的收入翻番,在兩年內很多農民家都買了微型和轎車,全村1003戶,微型和轎車達到了800多臺。
隨著遼河的綜合治理,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遼河沿線正在更多地吸引投資者的注意,“經濟遼河”開始逐步呈現……
風沙大、水質不好老外說他們的菜不達標
老趙是得到了實惠,可要說這變化,他告訴記者:“你找村書記去吧,他比我們感觸深。”
方巾牛村的書記祝江全對空氣和水質的改變真的是最有感觸的,因為他帶領村民扣大棚后,遇到了瓶頸,蔬菜只能內銷,但國內市場畢竟容量有限,隨著成本的提高,急需擴大海外市場。
“我小時候遼河就是鳥語花香的,可上世紀90年代以后遼河就變了,水的味道沒法聞,河道種地上化肥,土壤污染了,春秋兩季刮大風,漫天的黃沙,根本就說不了話。”祝江全介紹,為了發展農村經濟,方巾牛村在進入新世紀后開始搞大棚,種黃瓜、豆角、辣椒、西紅柿啥的。
搞了大棚后,隨著發展,方巾牛村的蔬菜開始銷往當地、沈陽、東三省和北京等地。
但隨著各地扣大棚村民的增多,祝江全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擴大銷售面,所以祝江全就瞄準了海外市場——俄羅斯、韓國和日本。可好不容易聯系上外國蔬菜商,他們實地查看后,回復的內容卻讓祝江全和村民愣住了……
祝江全告訴記者:“就是因為遼河,春秋風沙大,空氣里都是沙子,地里農藥殘留,土壤不好,水質更不用說,污染嚴重,所以種蔬菜的條件根本就不符合人家的要求和標準,人家不買。”
“只要能治理遼河,咱們老百姓捐地都行”
“當聽說省里決定要治理遼河,我心里那個高興。”祝江全說,當地村民都知道治理遼河會給他們帶來什么樣的好處,所以在政府征收河道里的地時,當地村民反對的很少。
來源:華商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