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關注食品安全,相關認證應運而生。從“無公害”到“綠色”再到“有機”,通常的認識是,有機食品在安全與品質上都處在頂層位置。
“雖然貴,但買個放心。”市場上的有機農產品有著不小的號召力;市場看好,蔬菜基地、食品加工企業對此自然也很熱衷。然而,自七月份號稱“史上最嚴”的新《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啟用,風云突變。形形色色的“有機食品”紛紛出局。它們中,有的是因為自知難達新標準而識相引退;有的是因為產品品類被剔出目錄而自然出局;也有的則因為高密度的檢測和隨之陡升的檢測費用而望而卻步。
表現最明顯的,肯定是平時賣得最好的有機生鮮蔬菜。超市里曾經滿滿登登的有機專柜一下子變得空空如也。
a有機蔬菜難覓
今年下半年情勢大不同
“如今市面上的有機蔬菜真是太少見了,上半年還有好多呢,這是怎么回事?”喜歡在超市選購有機蔬菜的陳女士,從今年七月份開始便發現,市面上能買到的有機蔬菜越來越少了,尤其是到了九月份,大多數超市幾乎找不到有機蔬菜,這讓她很奇怪。“難道那些蔬菜基地都不生產有機蔬菜了?”
帶著陳女士的疑問,記者近日走訪了我市家樂福、大潤發以及華潤萬家等多家大賣場。正如陳女士說的那樣,原本享受專柜待遇的有機蔬菜,已經全部沒了蹤影。除了有機蔬菜外,其他有機產品也是非常少。
“7月1日起市面上的有機產品確實越來越少了。”華潤萬家超市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超市的上架情況來看,目前市場上已消失了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有機品牌。他們超市有機產品比七月以前減少了六成以上。生鮮蔬菜更是“全軍覆沒”,原本的有機蔬菜全沒了,只剩下綠色蔬菜和無公害蔬菜。
b“史上最嚴”嚴在哪?新規引發行業洗牌
有機食品大量“下架”,行業遭遇深度洗牌,引發這場“巨震”的源頭還在于七月啟用的新《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
“史上最嚴”到底有多嚴?記者仔細翻閱之后發現,新版規則在舊版規則上做了很大的調整。從認證機構、認證人員、認證程序、認證后管理、再認證、認證證書和標志的管理等方面,做了詳盡的規定。
來源:城市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