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我省小麥總產25.32億公斤,單產241.1公斤,總產和單產增幅均居全國小麥主產省之首。回顧成績的取得,晚播麥田“四補一促”、重施底氮、冬水前移、拔節期增量灌水和后期“一噴三防”等技術措施發揮了重要作用,最終實現了旱地水地共同增產。2013年度小麥播種即將開始,今日本版特刊出山西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和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山西綜合試驗站共同發布的全省小麥播種及生產建議,愿為明年小麥生產再創佳績助一臂之力。
一、規范化播種技術
(一)選用優種、合理布局
各地應因地、因時制宜,合理品種布局,選擇綜合抗逆性好的品種,將其作為實現節水抗逆穩產高產的基礎。同時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品種更新。
1、南部水地可種植:堯麥16、晉麥84、臨優7287、臨遠8號、良星99、臨優2069、濟麥22等;
2、南部旱地可種植:臨豐3號、晉麥79、臨抗11號、運旱21-30、運旱20410、運旱618、晉麥90等;
3、中部晚熟水地可種植:長4738、京9428、京9843、中麥175、長麥6686等;
4、中部晚熟旱地可種植:長6878、長6359、太10604,長麥6135、長7016等。
(二)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
實踐表明,播種質量直接關系到小麥高產穩產。提高整地質量目的是增強耕層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達到水、肥、氣、熱協調,符合小麥播種要求,為全苗、壯苗及植株良好生長創造條件。整地要以深耕或深松打破犁底層,增加土壤通透性為基礎,與耙耱、鎮壓相結合,掌握宜耕、宜耙等作業時機,減少耕作費用和能源消耗,做到合理耕作,提高整地質量。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