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瓜果飄香的初秋季節,仍是本地蔬菜供應的充足期,菜價理應合理,但現實的情況卻難盡如人意,我市西紅柿等蔬菜價格近日再次躥升。記者采訪后發現,田間地頭,農民的銷售價格其實并不高,但西紅柿與早市零售價格的差價卻達到了1元,與超市的差價更是達到了1.5元。農民發售價低,市場零售價高,問題出在哪里?如何改變現狀,一位村書記設想:要將蔬菜賣到市民家門口。
豐產價更高
9月11日9時許,家住青山區的劉女士一大早就來到五二所早市采購蔬菜,由于早上下了一場急雨,早市上的攤位沒有往常擁擠。劉女士轉了30多家攤位,才看到三四家賣西紅柿的,而且價格都很高,好一點的要每斤2.5元,個頭小有瑕疵的也得2.0元。而好一點的黃瓜,當天仍然得每斤1.5元左右。
事實上,今年夏秋黃瓜的價格一直相對平穩,維持在每斤0.8元至1.5元間。但西紅柿則有較大幅度的波動,特別是8月底至9月初,農貿市場上西紅柿的價格從每斤1.5元一路躥升至2.5元,而超市更是達到了3.0元左右,許多市民都說吃不起。
市場內西紅柿供應較少、價格走高,原因何在?青山區羊三窯村蔬菜合作社負責人張喜生說:“此時,市場上銷售的西紅柿仍以本地產為主。按照農時,雖然不是西紅柿的盛果期,但是仍處于果實較多期,按說不應出現這樣的現象。”
沙爾沁是傳統的蔬菜種植區,也是我市西紅柿、黃瓜的主產區,今年兩種蔬菜都喜獲豐收。沙爾沁一隊書記張春明高興地說:“到了這個季節,我們的西紅柿就都長上了‘腿’,西安、北京、天津等城市需求都比較大,而且價格也比較合適。”今年包頭地區夏秋季相對氣候適宜,因此果類菜產量較高,但相當大的一部分西紅柿被運送至北京、天津、西安等地,補充壽光等地蔬菜供應的不足,因此,包頭市場上供應量減少,價格也相對較高。”
1元差價從哪兒來?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