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轉基因大米試驗曾通過浙江科研機構倫理審查,試驗地湖南表示不知情;專家稱審查流于形式
一則美國試驗項目曾讓湖南兒童食用轉基因大米的消息,引發了“黃金大米”風波。對于兒童們是否食用過黃金大米,相關部門還在調查,尚未有結論。調查發現,相關部門在湖南衡陽進行過一個課題試驗,該試驗進行現場又合并進行了美國塔夫茨大學的一個試驗項目。正是后者涉嫌使用了黃金大米。塔夫茨大學主導的試驗曾明確提到會使用黃金大米,該項目未在我國相關主管部門報批備案,但2003年底在浙江醫學科學院倫理委員會通過了審查。2003年通過審查的項目為何能夠在2008年異地實施?又如何能夠與國家課題組項目合并進行?事件中,我國對涉及人體試驗領域倫理審查不嚴、監管不力的問題凸顯。
“我們被蒙蔽了。”9月7日下午,湖南省疾控中心主任李俊華攤開雙手一臉無奈:“我們組織承辦的國家級試驗被混入了另一個試驗,我們省、市、縣三級疾控部門竟然毫不知情”。
此前,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披露,美國塔夫茨大學2008年在湖南衡陽市衡南縣江口鎮中心小學(下稱江口小學)進行了轉基因水稻“黃金大米”的臨床喂養試驗,并認為該試驗對兒童存潛在風險。該試驗的成果論文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上。
9月1日,衡陽市政府聲明稱,在江口小學進行的是與中國疾控中心合作的一項國家課題組項目,所用食材均采購于當地,不含轉基因食品,試驗也未與美國及任何境外機構發生直接關系。
事情隨后發生了轉折。
9月5日,中國疾控中心公布初步調查情況,其中提到當年課題組試驗用的菠菜由美國塔夫茨大學提供。而該課題負責人、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疾控營養所)研究員蔭士安介紹,該項目與塔夫茨大學一個項目的現場工作合并進行了,但對于是否使用“黃金大米”不知情。
對于合并進行的試驗,湖南有關部門表示吃驚。
來源:新京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