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9時,“草魚形勢研判與產業鏈構建”研討會在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南方毅源大酒店舉行。廣東省海洋現漁業局漁業與遠洋捕撈處長陳文、廣東省佛山三水白金種苗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健輝、浙江省湖州師范學院副校長葉金云、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水產研究所所長高啟平、廣東通威飼料有限公司服務總監楊松、佛山市南海鹽步環球水產交易市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龍學平、珠江水產研究所水產動物疫病防控體系主任黃志斌、漁愉魚水產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悅悅等多位嘉賓及養殖戶170多人共同參加了會議,共同探討如何有效降低草魚內銷市場風險,整合產業鏈,向政府建言獻策,共同促進廣東草魚產業的健康發展。
我國草魚養殖主產區在湖北、廣東、湖南等省,2010年產量為420多萬噸,2011年,養殖量增加到440多萬噸,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魚。 2012年由于飼料、塘租、人工等成本上漲,養殖戶通過增加養殖密度(產量)獲得收益平衡,加上年初時期華南地區羅非魚價格下跌,養殖戶普遍選擇草魚為轉養對象,或加大草魚投放比例,業內預計今年草魚產量較往年大幅增加。受產量飆升,市場供過于求影響,今年5月份以來,廣東地區草魚價格從原來的5.8元/ 斤跌到目前的4元/斤甚至更低,養殖戶面臨虧本的困境。而養殖環境日益惡化、種質不良、疾病多發困擾養殖戶,部分養殖戶鋌而走險,使用低廉違禁藥物防病治病,草魚養殖業進入惡性膨脹。
面對產業低迷,形勢嚴峻,業者何去何從?與會的學者、專家帶來了很多極好的建議,現總結供大家參考學習。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