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在科學會堂做了題為“食品安全的真相與誤區”的報告。他指出,我國的食品安全總體情況是好的。
為此,陳院士呼吁各級政府設立食品風險交流部門,使專家的風險評估信息準確地傳達到媒體、公眾那里,消除專家與公眾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最大問題應是食源性疾病
在陳院士看來,威脅到我國食品安全的最大的問題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如食源性甲型肝炎、大腸桿菌食物中毒、沙門氏菌食物中毒。
陳君石認為,政府部門對此還不夠重視,例如,國務院食安辦出臺的文件里,并沒有把“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放在各種食品安全問題的第一位。
陳院士還指出,公眾對蔬菜上的農藥殘留也不必過于擔心。檢測表明,我國98%以上的蔬菜在農藥殘留指標上是合格的。
呼吁政府加強食品風險交流
談到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管與應對時,陳君石強調,“危害在食品中廣泛存在,不可能消除。食品監管的目標是控制風險?!?/p>
他介紹了國際通用的食品風險分析框架。這個框架由三部分組成: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交流。其中,風險評估是由專家完成的,這種評估不受政治、經濟、飲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評估的結果放之四海而皆準。
風險管理是政府行為,是政府部門基于專家的風險評估結果,做出的立法、修改標準、勒令食品下架等決策。
所謂風險交流,則是政府部門把風險評估的結果、風險管理的決策告知媒體、公眾、食品生產經營者、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等對象。在陳君石看來,我國政府部門在這一環節上,還有待改進。
為此,陳院士呼吁各級政府設立風險交流部門,像美國fda、歐洲食品安全局那樣,有專門從事風險交流的部門、人員以及經費支持,加強與媒體的溝通,更及時、透明地向公眾發布信息,從而消除專家與公眾間的信息不對稱。
我國食品安全總體情況良好
“我國食品安全總體情況是好的,但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痹趫蟾嬷校惥菏咳缡钦f道。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