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次食品安全事件中,我們聽到了道歉,但沒看到有人受嚴懲;我們聽到了表態,但沒看到具體的解決措施;我們感受到了痛和反思,但沒看到這些轉化成更強大的改革推動力。
“食”面埋伏新華社發(資料圖片)
食品安全事件接連曝光:大眾從憤怒到無奈
按道理,遇到“染色饅頭”“豬肉變牛肉”“廚房變染坊”等光怪陸離的新聞事件,第一反應就算不是出離憤怒,起碼也要“嘖嘖稱奇”,然而,更多人對這些新聞的反應卻是見怪不怪、無奈調侃。之所以會有這種反應,不是因為我們真的已經肉身百毒不侵、心靈異常強大,而是因為已從以往經歷中看到了太多的“類似”和“輪回”。
“問題”企業為何“難發現”?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暴露出食品安全監管長期以來“重終端抽查、輕過程監督”的弊病。他說:“照著標準抽檢執行起來很簡單,但要發現一種標準中根本不允許添加的物質,就像海底撈針;如果監管部門能夠真正走進生產現場,‘問題’企業的發現不會如此困難?!?/p>
監管“馬后炮”以利定取舍致食品安全亂象生
記者梳理發現,從近期曝光的“染色饅頭”“回爐面包”“瘦肉精”豬肉、“牛肉膏”事件,到以前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大頭娃娃”奶粉、“假葡萄酒”事件,其中暴露出的“馬后炮”監管,并不少見。作為百姓食品安全“把關人”,少數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得過且過,曝出來就查,曝不出來就算,這樣食品安全事件焉能不發生?
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全面鋪開突出五重點推動法律實施
全國人大常委會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工作日前全面鋪開。截至16日,檢查組已分三路完成對四川、上海、湖北的執法檢查,接下來還將分赴內蒙古、吉林、江蘇、陜西等地進行檢查。在執法檢查啟動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對開展這次執法檢查作出批示,提出要求;在執法檢查期間,他再次對檢查作出批示,要求全面深入地了解有關情況,推動有關部門毫不松懈地抓好食品安全工作。
整治風暴能在多大程度上拯救食品安全于水火?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