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恩施州搶抓省委、省政府加快茶葉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歷史機遇,突出地域特色,堅持錯位發展,把烏龍茶作為恩施州茶葉產業新的增長點和突破口加以培育,取得了顯著成效。2011年,全州建成烏龍茶無性系良種高標準化茶園基地2.96萬畝,烏龍茶標準化生產加工企業達到16家,小型加工企業8家,實現產值1.5億元,其中出口創匯500萬美元。2012年烏龍茶春茶產量400噸,產值達4000萬元,其中出口創匯150萬美元。
一、試點帶動建基地。為推進烏龍茶產業的發展,恩施州堅持把試點示范、宣傳發動作為著力點和突破口,千方百計提高農民對種植烏龍茶的認可度和積極性。咸豐縣是恩施州最好發展烏龍茶的縣市,在發展之初,農民對發展烏龍茶缺乏足夠的認識,烏龍茶產業一度陷入難以推廣的困局,首批120萬株茶苗運抵咸豐后,沒有一個農戶領取茶苗。在這種情況下,咸豐縣委、縣政府迅速采取措施,一方面,由縣農業局牽頭,組織機關干部成立福龍茶葉專業合作社,從農民手中租賃300畝土地,大力實施“退耕種茶”,帶頭試種示范,讓農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大宣傳發動力度,通過組織部分農戶參觀考察,以種茶大戶現身說法的方式,促使農民轉變思想觀念,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種茶積極性。通過算賬對比,讓群眾了解種植烏龍茶的真實效益,提高農戶種植烏龍茶的信心和決心;同時,通過廣泛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堅持實行“最低保護價”收購,消除了茶農擔心茶葉銷售的顧慮,降低了茶農的生產成本和市場風險,確保了烏龍茶產業的良性發展。短短幾年時間,咸豐縣烏龍茶種植面積迅速突破2萬畝,特別是高樂山鎮烏龍茶種植面積已達1.4萬畝,成為“湖北烏龍茶第一鎮”。在咸豐縣的示范帶動下,目前恩施市、鶴峰縣、建始縣、來鳳縣近年來均開始發展烏龍茶產業,豐富了恩施州茶葉種類,延長了茶葉加工季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來源:中國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