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紅、桐柏紅、函谷紅……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河南紅茶正在從一個命題成長為一項大產業。
河南紅茶一路“走紅”,源于創新發展理念與轉變發展方式的完美結合,也是科學發展觀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具體實踐。
從命題到行動
在素來不產紅茶的河南發展紅茶產業,是一個大膽的命題。
2009年12月,省委書記盧展工在信陽調研,指出信陽要充分利用豐富的茶葉資源,嘗試開發茶葉新產品紅茶,增加群眾收入,并欣然命名“信陽紅”。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省委書記的這一命題,讓一直深為信陽毛尖產量小、加工鏈條短而苦惱的信陽人眼前一亮。
信陽市委、市政府、有關茶企和茶葉專家立刻積極響應,聯合攻關,在較短時間內就研制出了具有信陽特色品質風味的“信陽紅”。2010年9月,由國內知名專家組成的“信陽紅”品質鑒定專家組對“信陽紅”給予高度評價。接著,信陽市主要領導身披大紅禮儀帶,走上鄭州、福州、上海、武漢、北京的街頭,請市民和游客品嘗“信陽紅”,在全國掀起了一股“信陽紅”風暴。
河南紅茶的新紀元由此展開。
小茶葉大產業
茶山還是那座茶山,茶園還是那些茶園。不同的是,我省茶產業從原來的綠茶一枝獨秀,隨著“信陽紅”的橫空出世,呈現出“紅”“綠”相映、比翼齊飛的可喜局面。
兩年多時間里,“信陽紅”又帶出了十幾朵靚麗的姐妹花:南陽“桐柏紅”、三門峽“函谷紅”、洛陽“牡丹紅”……河南紅茶的異軍突起,更攪動了外省新派紅茶市場的春水,云南、貴州不斷有人來河南取經,河南紅茶“紅”動全國。
紅茶的研發成功、批量生產,使夏秋季鮮葉變成了寶,我省的茶業產值也直線提升。2011年,全省紅茶生產采摘茶園面積達到15萬畝,紅茶產量6100噸,產值16億元,其中出口顆粒紅茶500噸。僅在信陽,紅茶生產企業就有60余家,年產量突破6000噸,占該市茶葉總產值的28%。
紅茶,儼然成為河南茶產業的一張新“名片”。
小茶葉大民生
河南紅茶的橫空出世,不但創造了國內高緯度地區出產紅茶的歷史,更激發了茶農種茶的積極性,給茶鄉面貌、茶農生活帶來了深刻的變化。
來源:中國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