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免息貸款資金集中使用,使資金真正用到了刀刃上,既解決了計生戶發展起步時缺乏資金的難題,又使計生戶們能夠抱團發展,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日前,永春縣達埔鎮光烈村20多戶從事食用菌生產的計生戶查看食用菌房后,聚集到天香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里交流起技術來。盤算一下今年的收成,大家不禁喜上眉梢,感嘆今年年初這筆計生免息貸款集中使用的路子是走對了。
光烈村開展食用菌生產的歷史要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初期,光烈人就看上了這個占地面積小、生產原料易取而附加值高的經濟作物,全村食用菌生產面積最高峰時達到15萬平方米,許多村民由此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致富不能忘了計生戶。”光烈村村委會主任姚光秩說。在鎮村的幫助下,該村獨生戶、“二女”戶紛紛建起了菇房,種起了食用菌。但單門獨戶抵御市場經濟大潮的能力很弱,容易翻船。2009年食用菌價格大跌令光烈人至今記憶猶新。姚光秩回憶道:“每斤食用菌的價格只有兩三元,連本錢都收不回來。”為了尋找銷路,菇農們互相壓價,損失更為慘重,包括計生戶在內的菇農有的因此“元氣大傷”。
為了使這個有著幾十年種植歷史的食用菌生產大村能夠抱團發展,大家合計著成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統一采購原料、提供統一技術服務、制定統一價格標準等,姚光秩被推選為合作社的首任理事長。
“新建一座菇房,材料錢和人工成本總共要2萬多元,一些計生戶苦于沒有啟動資金,建不起來。”姚光秩說。
就在大家愁眉不展時,上級計生部門的50萬元免息貸款資金及時到位。這筆資金是伸出五個手指平均用力、均攤到計生戶手中,還是攥成拳頭、交給天香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集中使用,由合作社帶動其發展?這個問題擺在了達埔鎮分管計生領導的面前。
“不能再走老路子了,資金交由專業合作社統一使用,通過合作社再帶動計生戶發展才能發揮出更大效益。”達埔鎮計生副書記林麗珍認為,“單兵作戰”只會再次走入死胡同,“聯合艦隊”才能做大做強。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