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那是啥子西瓜,居然1888元一個。”昨日中午,解放碑一家高檔超市,擺在超市進口處水果柜臺顯眼位置的兩個西瓜,標價1888元/個。其個頭、瓜皮顏色與普通西瓜差不多,但瓜形卻是一個長寬高幾乎一樣的正方體。西瓜正面兩個正方形的格子內,分別長著“生意興隆”、“大展宏圖”幾個字。
記者在現場觀察發現,不少市民路過,對這兩個西瓜都要駐足觀看一陣子。然后都要質疑一句:“一個西瓜咋個賣恁個貴喲?”
“這種西瓜是觀賞瓜,不能吃。”聽到顧客議論,營業員解釋道。重慶晚報記者這才看到,西瓜前的確有一張小紙片有這樣的提示字句:僅可觀賞,請勿食用,可保存3個月—1年。
營業員解釋說,這種異形觀賞西瓜來自臺灣。種植過程中用刻了字的模具夾住小瓜,使其固定生長,長大后就成了現在的形狀。
“這兩個西瓜,擺進超市一個多月了,一個也沒賣掉。”超市營業員告訴重慶晚報記者,這兩個方西瓜自擺進超市以來,市民看稀奇的多,但沒人愿意買。
重慶晚報記者輾轉聯系上西瓜的供貨商王女士,對方稱,為了防止腐爛,延長保質期,這種西瓜通過添加特殊物質培育后,瓜皮比普通西瓜厚得多,而且瓜瓤少且不會成熟,所以只供觀賞不能食用。這種西瓜如果要量大,需要在西瓜生產當季,提前兩個月向臺灣產地預訂。
為什么賣不動?王小姐認為,這可能是重慶的消費習慣有關。她說,沿海一帶這種西瓜供不應求,“這個價格暫不能讓市民接受,就算擺在超市打廣告好了。”
專家稱是商家炒作
對于價格問題,超市方面和供貨商王女士均解釋說,這種西瓜種植難度大,合格率只有10%左右,種植成本要比普通西瓜高很多倍。運輸也全靠空運,防震防摔的泡沫要包好幾層。這樣,即使是豆腐也會盤成肉價錢。
“1888元一個觀賞西瓜,是有些貴!”昨日,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羅慶熙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觀賞西瓜,就是人為控制生長情況,技術在大陸早就有了。對于施肥中添加防腐劑這種技術,自己倒是第一次聽說。商家標這么高的價,因物以稀為貴,是商家的炒作模式,也不好說對不對。
羅教授提醒說:如果覺得貴,最好的辦法就是別買。
來源:重慶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