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和歐洲乳企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后,中國資本對國外乳業資源的“胃口”正向牧場資源擴張。日前,大洋洲當地媒體廣泛報道,包括中投公司和娃哈哈在內的中國投資者都流露出對海外牧場的興趣,中投甚至被指已就澳大利亞最大牧場集資一事向澳方咨詢。業內人士表示,“出海”收購牧場能達到“一箭三雕”的目的,但其過程并非想象中容易。
文、表記者劉俊
據當地多家媒體報道,澳大利亞最大的乳業牧場公司vandiemen"sland(下稱“vdl”)欲集資1.8億澳元,盡管鄰國新西蘭的最大乳企恒天然無意參與談判,但中國中投公司的代表日前已參觀了vdl旗下的woolnorth牧場。
娃哈哈蒙牛或參與
昨日,記者在vdl官網的一篇通報中證實了該公司推進集資的消息。vdl表示,其在塔斯馬尼亞擁有23個牧場,去年牛奶固形物產量達到500萬公斤。vdl稱,有關集資主要用于乳業擴張用途,并“已吸引一大批投資者”。
上述報道指出,中投方面已向澳大利亞負責外商投資的管理部門進行初步咨詢,并向塔斯馬尼亞當局表示,中投對開拓當地農業投資機會“特別感興趣”。
分析認為,由于中投不希望持股超過49%,有可能會和其他有生產能力的中國投資者一起參與這起投資,這些潛在的合作方包括了娃哈哈、蒙牛等。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3月“中國首富”宗慶后已表示放棄在澳大利亞開采鐵礦的計劃,轉而希望在西澳地區建養牛場和奶粉廠。據澳大利亞當地媒體稱,宗慶后未能在西澳找到足夠大的牧場,近日轉到塔斯馬尼亞參觀另一家牧業公司littlelion。
收購門檻多近年敗多成少
昨日,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指出,中資瞄上海外牧場可達到“一箭三雕”的目的:提升奶源信譽度、降低養殖成本、增加知名度。他說,澳新、歐盟的養殖成本輕,奶源質量好,屬于放牧型的草場,基本無需用精料飼養。
宗慶后也指出,在澳大利亞建養牛場生產一升鮮牛奶的成本僅20多澳分(低于2元人民幣),而娃哈哈在國內的鮮奶收購價每升超過3元。
不過,王丁棉表示買牧場并不容易。例如歐盟養牛有一種類似“生產配額制度”,奶農自己不能輕易增加養牛數目。而在澳大利亞,70%以上奶牛都從該國進口,行業保護意識很強。
來源:廣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