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中秋節還有半個多月,北京西四環外一個普通菜市場里,現場制作月餅的小店已經生意紅火。店鋪門口,前來買月餅的人排成長隊;幾位師傅將月餅從烤箱里放入拿出,忙得不可開交。受到這種場景的影響,記者順便也買了幾塊水果餡的月餅準備回家嘗嘗。哪知,就因為這么幾塊月餅,竟讓記者探到了月餅餡料不為人知的一些內幕。
水果月餅竟是冬瓜餡
月餅店門口,貼著一張價目表:香橙、蜜桃、草莓、鳳梨、哈密瓜等水果口味的,售價一律2元一塊;五仁月餅按大小不同,一塊售價2—3元。顯然,這樣遠低于超市和品牌月餅的價格打動了不少購買者。一名剛買完菜的大媽告訴記者,買這兒的月餅,就是覺得“現場做的新鮮,味道好,制作過程透明,質量就有保證,尤其價格還這么便宜”。
可這么低價的月餅,質量真的有保證嗎?記者切開買來的月餅,發現這些所謂的水果餡月餅,內里找不到一點使用水果的跡象,且任何一種口味,除了餡料的顏色、香味略有不同外,形態和口感基本一樣:看著像膠體,吃著直粘牙。再看看月餅的包裝盒,產品標識欄中,竟然沒有任何有關月餅餡的配料成分說明。
帶著疑問,記者輾轉找到菜市場一名熟悉月餅加工的糕點師傅。他告訴記者,很多現場做月餅的小店都是從外面買好成品的餡料,再回來現場加工烤制的。“要真自己去做月餅餡,一個小糕點店怎么可能制作出這么多種類的月餅?而且,如果全部自己做,成本是很高的,月餅的售價也不可能這么低。”這名月餅師傅透露說,北京幾家較大的農貿市場,其實都有月餅餡料的批發攤點。
來源:大河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