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在國人心目中,人參都是"大補之品".不過,近來人參正逐漸被拉下"神壇",甚至走入尋常食物界。衛生部近日公布人參(人工種植)為新資源食品,這就意味著人參不再僅限于用作中藥材和保健食品,而是以普通食品的面貌面對世人。
轉換身份后的人參并非可以百無禁忌地食用,"畢竟具有明確的藥效",因此,衛生部在《關于批準人參(人工種植)為新資源食品的公告》中也明確提出了每日食用量的建議,并要求相關食品標簽、說明書中應標注不適宜人群和食用限量。不過,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的人參制品在標注規范方面尚有欠缺。
□調查篇
僅人工種植人參列入新資源食品
熱衷中藥滋補的人,去餐館會點個人參燉雞,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在過去是違規的。"人參月餅、人參燉雞,這些過去違規的添加食品如今都是合法的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指出,按照衛生部的規定,人參用作普通食品目前已經是符合規定的,今后可能會像紅棗等藥食同源的食物一樣出現在超市的貨架上。
她表示,人參此前主要是用作中藥材和保健食品,但是這兩個行業的準入門檻較高,需要嚴格的審批程序。
據了解,人參過去在我國一直處于產量高、產值低、產業化程度低,品牌競爭力較弱,甚至到目前仍沒有一個可以和韓國等外資人參品牌抗衡的大品牌。
有關數據顯示,全球人參市場每年總產量約1萬噸,其中我國年產量在7000噸左右,占70%~80%.2010年全球人參產業的產值在500億元左右,我國的人參產值為50億~100億元,僅占全球產值的10%~20%.相比而言,韓國高麗參的栽培面積、總產量僅為我國人參的30%,總產值卻為我國人參總產值的3.5倍。
朱毅表示,對于種植人參和生產人參制品的商戶企業來說,人參列入新資源食品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絕對是利好的消息。
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品應用推廣工作委員會會長、地安門中醫門診部主任醫師尹志超也表示,此次將人參列入新資源食品,就是在向老百姓宣告人參的安全性,讓人參進入人們的日常保健。
來源:京華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