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食品價格逼近危機水平
國內農副食品慎防漲價潮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近日再度發布報告指出,全球食品價格9月繼續攀升,接近2008年糧食危機水平。報告稱,美國今年夏季遭遇半個世紀以來最大旱情,玉米和大豆價格創下歷史新高。
由美國大旱引發的國際糧價飆升正一步步傳導至國內。作為基礎性品種,糧食的漲價無疑將傳導至整個食品鏈。專家提醒,盡管近期季節性因素導致蔬菜價格明顯回落,但仍需警惕由國際糧價飆升傳導至國內。
全球食品價格指數攀升
糧農組織在月度食品價格指數報告中說,包括小麥、糖、牛奶和肉類等在內的一攬子食品價格指數9月攀升至216,高于8月的213。升幅主要反映牛奶與肉類價格攀升,小麥價格增長勢頭放緩。
路透社報道,9月食品價格指數低于去年2月峰值238,但“非常接近”2008年引發部分貧困國家糧食騷亂的水平。去年2月的高物價被視為此后西亞、北非地區政局動蕩的部分原因。
作為玉米、大豆和小麥的最大出口國,美國今年夏季遭遇半個世紀以來最大旱情,玉米和大豆價格創下歷史新高。伴隨俄羅斯和其他黑海糧食出口國的持續旱情,外界擔心全球面臨一場新糧食危機。過去幾周,受旱情緩解以及全球經濟放緩帶來需求下降的預期影響,谷類價格有所回調。
糧農組織高級經濟學家阿巴西安說,9月食品價格指數較8月輕微增長,尚不能因此確認糧價重新步入升勢,但他預期全球糧價波動今后數月將進一步加劇。
糧農組織在報告中同時降低今年的全球谷物產量預期,由原先的22.95億噸削減0.4%,至22.86億噸。
國內養殖業受到沖擊
國際糧價上漲,國內相關下游行業正遭受沖擊,其中養殖業首當其沖。“現在飼料幾天一個價,光養一頭小豬成本就增加了30多元,別提養肥豬了!”廣東江門棠下鎮養豬戶陸銳明向南方日報記者大吐苦水。
“養豬的主要成本是飼料,飼料的原料又主要是玉米和豆粕,它們又是大量需要從美國等國家進口的。現在美國干旱了,玉米和大豆漲價漲得厲害,現在開始轉移到中國,又轉嫁到我們養殖戶身上來了。”陸銳明跟記者分析道。
來源:南方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