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縣是江西省漁業十強縣之一。隨著中央一號文件的持續出臺和惠漁投入的不斷加大,全縣漁業綜合生產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實現了農業部提出的“確保水產品安全供給、確保漁民持續增收;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促進漁區社會和諧穩定。”漁業生產工作目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水產發展上規模。2011年,全縣共落實水產養殖面積14.71萬畝,比2002年增長60.24%;水產品總產量達4.46萬噸,比2002年增長 58.16%。其中,養殖水產品4.06萬噸,增長69.17%;特種水產品1.95萬噸,增長174.65%;捕撈水產品產量為4055噸,比2002 年減少2.08%,實現了有效壓縮捕撈的目標,促進了漁業資源的保護與增殖;漁業產值6.25億元,增長155.10%,漁業在全縣大農業經濟中呈現出 “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態勢。
二、養殖品種上檔次。在穩定常規水產品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名特優水產品養殖。在柘林水庫實施銀魚移植增殖項目,銀魚捕撈每年為庫區漁民增收200余萬元;白蓮湖魚種場先后成功人工繁育出翹嘴鱖和斑鱖苗種,分別填補了省內和國內空白,國家級鱖魚良種場年產鱖魚苗種1000萬尾,為全縣仍至周邊市、縣鱖魚養殖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云山甲魚良種場現已發展成為江西省最大的甲魚養殖基地,擁有溫室9000平方米,年養殖商品甲魚60萬只,銷售甲魚幼苗40萬只,輻射并帶動周邊甲魚養殖規模達10萬只;江上、三溪橋、吳城等鄉鎮因地制宜發展烏龜、鳡魚、翹嘴鲌、黃鱔、黃顙魚、河蟹等特種水產品養殖,全縣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良好生產格局。
三、生產條件上臺階。近年來,中央財政已累計下撥永修縣現代漁業項目資金1900萬元,分別對立新鄉5000畝、三角鄉8000畝、九合鄉1000畝水面進行了池塘標準化改造;中央財政水產良種工程建設項目投資168萬元,在立新鄉建設了國家級鱖魚良種繁育場;利用國家下撥的1223.3萬元漁業石油價格補貼資金,對全縣從事漁業生產的船主進行生產補助。所有這些大大改善了漁業生產條件,提高了漁業生產效益。
四、品牌創建上水平。近10年以來,永修縣大力推廣水產健康養殖、無公害標準化養殖、水產生態養殖等新模式,全縣已發展規模以上水產企業10家,漁民專業合作社23家,創建了“秀域” 牌鱖魚、“云居” 牌甲魚等諸個省、市知名水產品牌商標,有3個基地和6種水產品分獲農業部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及無公害水產品稱號;有6個基地被農業部授予健康養殖示范場,截止2011年底,全縣健康養殖示范面積達11100畝,提高了水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平柔)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